< div class="xi1 bm bm_c"> Please select To the mobile version | Continue to access the desktop computer version

Strategy War Map

 Forgot password?
 申請加入會員
戰略
Search
View: 8552|Reply: 0

1956 蘇伊士運河危機的阿布阿蓋拉戰役~陸軍指參學院參考系列

[Copy link]

150

Threads

191

Posts

195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Post time 2019-7-9 06:31:50 | Show all posts |Read mode
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的西奈阿布阿蓋拉戰役

這篇節錄文章,主要是想呈現每一個指揮官對指揮部隊行軍打仗,都會有自己
的看法。縱使以色列國防軍的威名遠播,可說是當世的一流軍隊,軍官團的訓練、戰場上的歷
練都屬一流,可是我們從文中依然可以看出,達陽(參謀總長)、西姆霍尼(西奈前線指揮官)、瓦
拉赫(38特遣隊(師)指揮官)、202旅指揮官沙龍、第10旅前指揮官戈德。這些人對戰術(戰略)的部
署及使用,還是充滿了歧見,當你身為高一階指揮官時,當你想說服你的下屬時,想好方法、想
好理由,設法以理說服恐怕是你當人上級的第一課,雖然軍人講究無條件服從,但當你能說"理",
以理服人時,你的領導統馭技巧會比"強硬的要人服從"還要高人一等。你部屬的服從性也會好一點
。在軍事上,戰術、戰略方法有時會講求化"不合理"為"可能",因為不合理才會讓對手疏於防備,
從而造成奇襲。一個能打"勝仗"的將軍,就是推動你的下屬、你的組織,將不可能的處境或行動
化為可能。但是你的命令也不能天馬行空,不務實地的淪為空話或神話。一個"好"的將軍,必須
務實地找出目前不可行,但經你推動後,可以變成"可行"的行動方案,讓大家覺得不可能的項目
,變成可能。當你將不可能化為可能的次數變多時,你的部屬自然而然的會欽佩你的決定,你的
領導統御自然就會更上一層。



以下文章, 節錄自Dr. George W. Gawrych的
Key to the Sinai: The Battles for Abu Ageila in the 1956 and 1967 Arab-Israeli Wars
本書為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的研究專書之一
U.S. Army 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
翻譯者: 陶盛濤


                1956年的阿布阿蓋拉之戰

防禦這個位置(阿布阿蓋拉 Abu Ageila),對1956年西奈戰爭中的埃及軍隊而言,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戰役。
                         -- (埃及)歐.哈迪迪少將( Salah al-Din al-Hadidi )   
在烏姆卡特菲(Um Katef)及烏姆西罕(Um Shihan),阿布阿蓋拉的這兩個防禦位置,是埃及軍隊截至目前
為主,打得特別好的地方。同時也是以色列軍隊打得特別糟糕的地方。
                            -- (以色列) 達陽 (Moshe Dayan)

    英國及法國遵守他們在塞夫勒協議(Sèvres Agreement)的約定,協助以色列打敗西奈半島的埃及軍隊。
倫敦和巴黎向埃及和以色列遞交”最後通牒”後,也對埃及的機場展開實際的轟炸行動。在這個緊張的50小
時內,達陽面對兩個行動上主要的問題:1. 保護可能被孤立的米特拉隘口(Mitla)的傘兵部隊。2. 克服阿布
阿蓋拉地區,埃及軍隊的堅強防禦。

                    米特拉行動:被孤立的菁英部隊

    以色列依照計畫中的時間10月29號16時59分,展開他們的地面戰鬥行動。首先將202空降旅的890
傘兵營空投進西奈。890傘兵營包含了395名兵員,由伊登少校指揮。(Raful Eitan,這個軍官後來成
為1982年黎巴嫩戰爭的以色列參謀總長)

    剛開始計畫時,以色列本來希望將他們空投在米特拉隘口(該隘口距離蘇伊士運河30公里)的西側
入口,但28日的空中偵察照片發現該地區出現軍隊的營帳和車輛。以色列情報單位判斷這些照片顯
示出一個臨時性的軍事營地,但還不是永久性設施。雖然這是一個錯誤的情報判斷,但達陽接受了
這個情報判斷,因此他修正了原始計畫,命令伊登降落在米特拉隘口東邊30公里一個名叫帕克紀念
碑(Parker Memorial)的地方。
(參見 地圖六)(本圖點擊後用滑鼠滾輪可放大)







    雖然890營錯過了他的降落點(帕克紀念碑),降落在距目標點東邊五公里遠的地方。但是伊登少校
很快地重整他的部隊,並且向西移動。在19時30分,抵達他的目標點。然後他下令他的士兵挖掘散兵
坑等待支援,因為達陽嚴令他不可以進入米特拉隘口。同時,以色列和法國的飛機,也空投給伊登
少校重要的武器裝備和補給,包含八部吉普車、四座 105mm無後座力砲,還有兩座120mm迫擊砲。
空中運輸行動在29-30日的午夜時分完成。
   
    在空降行動的同時,202旅的其他部分,也在孔提拉(Kuntilla)附近越過邊界,帶著額外的戰鬥(包括
一連的AMX-13戰車)及支援單位,這個縱隊包含3000名兵員,由沙龍(Ariel Sharon)率領,準備沿著孔
提拉-薩瑪德(al-Thamad)-納扣(Nakhl)的路線,和伊登的部隊完成連結。擊敗沿途幾個埃及部隊,
還有無數次的車輛故障(主要因為沙地地形)後,沙龍經由南路的路線,在10月30日22時30分完成了和
伊登的連結。它們在30小時的時間內移動了290公里。同樣的,達陽也給了沙龍嚴令,禁止對米特拉
隘口的埃及單位進行任何攻擊。但這個嚴格的命令,也使以色列喪失了29-30日夜間輕鬆佔領米特拉
隘口的機會,因為實際上,這時候,埃及還沒有任何單位進入米特拉地區。達陽下這個命令的原因是
,他只想給英國、法國軍事干涉蘇伊士運河地區,製造一個藉口。並不想真的引發更大的軍事衝突。

    埃及人對這兩個行動的反應非常快速。在29日的傍晚時分,當他們聽到以色列在米特拉的空降行動
和孔提拉的越界行動後,埃及的軍政高層一下子還搞不清楚以色列的意圖,但他們對這兩個行動並沒
有掉以輕心。對埃及人來說,第一:埃及的重要地帶是尼羅河三角,西奈半島的軍事戰略意義並不算
很高。;第二:雖然他們理解西奈半島的南半部有沙姆沙伊赫(Sharm al-Sheikh,封鎖蒂朗海峽)以及
油田地區拉斯.蘇達(Ras Sudar)。但以色列部隊空降在米特拉隘口,並不能切斷蘇伊士城(Suez City)
往拉斯.蘇達及沙姆沙伊赫的路線。


    黑凱(Muhammad Haykai)這一位納瑟總統(Nasser,當時的埃及總統)非常親近的朋友,曾經描述了這
一段時間埃及軍政高層的混亂和疑惑。當納瑟總統一聽這個消息時,在電話中對黑凱說道:「以色列人
在西奈了,不過看起來他們正和沙子在打仗,他們只是在占領一個接著一個空的(empty)目標。…. 我們
搞不清發生了甚麼事?」當黑凱在軍事指揮部接完納瑟總統的電話後,有些軍官開始臆測以色列的意圖,
有些人覺得可能是以色列想攻擊約旦(Jordan)的聲東擊西之計。有些人覺得以色列人可能想吸引西奈半
島北部的埃及軍隊南下,在趁機攻擊北部的艾里斯(El-Arish)、加沙(Gaza)地區。

    儘管搞不清楚以色列的意圖,納瑟總統還是做了重要的決定,準備對抗以色列的米特拉隘口空降以及
南路路線的進擊。他命令東部軍區的指揮官,派遣第二步兵旅前進到法耶德(Fayid),第五步兵營堵住
米特拉隘口的東邊入口。更由第五步兵營分出兩個連,保護油田區的拉斯.蘇達。第五步兵營前進的過程
雖然受到以色列空軍的騷擾,但他們還是在30日早晨到達目的地,並且躲在米特拉隘口的山洞中避免空襲。

    納瑟總統聽過最高指揮部的幾種不同意見後,他決定移動第四裝甲師的第一和第二裝甲旅,由原本
的駐留地,前往吉哥法(Bir Gifgafa)和沙林姆(Bir Rod Salim)。(這兩個地方位置在中間路線)這兩個旅有
200台的T-34和SU-100反坦克自走砲。從這邊,如果前進到納扣地區,可以威脅伊登和沙龍部隊的後路。
也可以向東支援西奈北邊的埃及軍。他們預期以色列應該會主攻西奈北邊的埃及據點。為了支援這兩個
裝甲旅,最高指揮部另外派遣一個步兵旅到沙林姆,同時埃及也調整了周邊單位的位置預防以色列將此
入侵變成一個主要攻勢。(參考地圖六)

當埃及將戰車渡過運河到西奈時,他們面臨了幾個問題。在1956年時,整個運河只有一條橋跨過運河,
這是一條結合鐵路和公路的橋,位置在法登(Firdan),靠近伊斯瑪利亞(Ismailia)城。其中,第四師其中
一個裝甲旅,駐地在亞歷山大(Alexandria),負責拱衛開羅(Cairo)。他們必須使用火車才能到達法登目
標區。另一個裝甲旅雖然比較靠近運河區,但卻分散在一個廣闊的區域。也就是說埃及需要在30-31日
夜間,才能將整個裝甲師送過運河。並且重新組織後,才能抵抗以色列的反擊。

在這24小時之中,埃及的最高指揮部除了設法弄清楚以色列的意圖外,同時也採取了一些不錯的決定:
他們準備了一個步兵單位,來應付以色列人對運河區可能的突擊。同時小心安排了一個裝甲單位,防備
以色列將此次的入侵行動變成一個主要的攻勢。可是,埃及方面的小心謹慎,反而給英國法國有時間可
以發出最後通牒。而不是直接使用裝甲預備隊反擊以色列在米特拉隘口的傘兵部隊。

                 10月30日占領庫賽馬(Qusaymah)

    在阿布阿蓋拉地區,加德什行動(Operation Kadesh)要求以色列第四步兵旅在29日傍晚離開駐地,
同時在30日早上拿下埃及的邊境城鎮庫賽馬。當完成此任務後,第4旅的一部分清理庫賽馬的道路,
以便從南部攻擊烏姆卡特菲(Umm Qatef)。第4旅將與第10旅一起執行這項任務,第10旅將從東方進攻。
根據這一計劃,第7裝甲旅可以在10月31日之前進入戰爭,其任務取決於戰場上的發展。

    然而,事實上,西奈前線的以色列指揮官阿薩夫•西姆霍尼準將(Assaf Simhoni)違反了達揚的命令,
過早地出動他的裝甲旅(第七旅),主要是擔心他可能無法按時佔領庫賽馬。而第四旅指揮官約瑟夫•哈帕茲
(Joseph Harpaz)上校在組織部隊方面,在最初階段也經歷了一些拖延和混亂。

    在以色列尼扎納(Nitzana)的指定區域內的預備役部隊,距庫賽馬有18公里。過來支援需要時間。
因此,指揮部只好將行動延遲了幾個小時,但哈帕茲的問題並沒有就此結束。交通困難也迫使他只能
帶該旅的彈藥攜行量三分之一,前往庫賽馬。畢竟,他只有四十八小時,而不是正常的七十二小時,
來動員他的旅。該旅在庫賽馬與以色列尼札那地區連接的道路行軍時,途中遇到了沙地障礙,阻礙了
其進展的速度。這就是為什麼西姆霍尼擔心第4旅可能無法遵守其時間表的原因,所以他命令第7裝甲
旅提早行動,違反達揚的命令。

     在收到西姆霍尼的新指示後,第7裝甲旅的指揮官班阿里(Uri Ben-Ari)上校將他的部隊一部份
分派給占領庫賽馬。他在庫賽馬-尼札那路線以北的一條泥路上命令在亞伯拉罕•阿丹中校
(Avrahan Adan)轄下的82d戰車營。這個營只有三個坦克連中的兩個(C連已經配屬給於第10步兵旅)。
然後班阿里帶著他的剩餘部隊沿著尼札那-庫賽馬道路上行駛,以便盡快到達庫賽馬。


    當班阿里的第7裝甲旅的先遣部隊抵達時,以色列第4旅已經與庫賽馬的埃及守軍展開了戰鬥。以
色列的坦克炮火迅速使埃及人相信他們將被打敗,並在7月30日0700左右,埃及國民警衛隊匆匆向烏姆
卡特菲(Umm Qatef)撤退,第17步兵營的人員,在完全沒有戰鬥的狀況下,也提前撤離他們在阿布馬
他爾(Ras Abu Matamir)的陣地。當地的埃及指揮官遵循了,要求他們在面對優勢的敵軍時撤離的命令。

    庫賽馬地區的以色列指揮官,在最初取得成功的鼓舞下,決定繼續向埃及人繼續施壓。 班阿里向
兩個方向派出他的偵察連(三個排) - 朝向戴卡隘道(Daika Pass)和烏姆卡特菲方向偵查。他還命令
羅姆(Uri Rom)中校指揮的第7旅52d機械化步兵營往烏姆卡特菲三公里範圍內移動,並等待進一步的
命令。為了加強這支機械化的部隊,班阿里命令阿丹中校從第82戰車營給羅姆一個坦克連(B連)。
這個決定使阿丹的營只剩一個坦克連和一個機械化步兵連。

    當52d機械化步兵營的部隊在1230時出現在烏姆卡特菲以南的時候,阿布•阿蓋拉第6步兵旅的埃及
指揮官布洛斯(Boulos)已經全神貫注地,準備迎接以色列人。以色列的工程分隊在庫賽馬的路上,炸毀
了一些企圖阻止以色列前進的陣地。以色列營指揮官羅姆決定繼續前進,並調查周邊的埃及陣地。他
的部隊沿著埃及部隊的縫隙滲透,並設法靠近阿布•阿蓋拉的主要陣地600米的位置。與此同時,布洛斯
重組了他的防禦工作,由於庫賽馬的國民警衛隊營和來自阿布馬他爾的強化步兵連的到來而得到加強。
一旦以色列人繞過障礙並闖入阿布•阿蓋拉的主要防禦邊界時,布洛斯將會與第17營的一個連發起反擊,
並由砲兵支援。對埃及人來說,不幸的是,布洛斯當時正在準備一個面對面的戰鬥時,在1300時,可能
是受傷,也可能是心臟病發作。他被後送到阿里什,並最終到開羅的一家醫院。

    儘管失去了旅長,但埃及最初的反應仍然取得了成功。準確的砲火摧毀了兩到四輛以色列謝爾曼坦克
和一些裝甲車後,以色列旅指揮官班阿里在戰鬥中到達現場,命令他的部隊撤回幾公里外的陣地。達陽
描述了這場的戰鬥:
     [以色列]的攻擊遇到了來自“archers”(驅逐戰車)的強烈抵抗和準確的反坦克射擊......旅指揮官[班阿里]
到達了現場,他的判斷是營隊沒有抓住機會攻擊埃及的弱點。該營因此撤退,旅指揮官開始籌備額外的部
隊進行攻擊。
但以色列坦克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從南部襲擊阿布•阿蓋拉。







    達陽對於庫賽馬的意外轉變感到非常驚訝,他決定在戰場上與他的高級戰術指揮官見面。 30日中午
他在庫賽馬附近見到了西姆霍尼,瓦拉赫(Wallach)和班阿里。在那裡,達陽對以色列裝甲部隊過早投入
戰鬥,違背他的明確命令,表達憤怒。後來在他的日記中寫道:
“昨天我與GOC南方司令部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因為他們的命令違背了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他們過早的
派出了第7裝甲旅。

    前線指揮官西姆霍尼對米特拉的傘兵的命運感到擔憂,並了解由庫賽馬開闢第二條路線,通往孤立
部隊的重要性。然而,他並不知道以色列與英國和法國的秘密協議,這些協議也規範了戰鬥的節奏。
所以西姆霍尼指責達陽,他的膽怯的計劃,反而會破壞了以色列軍隊的進取心。當時西姆霍尼的
觀點和決定,突顯了以色列軍隊在加德什行動中面臨的困境。以色列的軍事傳統,教導指揮官採取
主動行動,並向敵人施加壓力。不會有任何政治力量會限制進取的軍事行動。西姆霍尼採取了以色列
指揮官視為理所當然的行動方針:他遵循了軍事傳統的進取精神,而不是書面命令的約制。

    達揚理解這種困境,因此避免懲罰西姆霍尼。在庫賽馬地區的第一階段行動期間,以色列指揮官
明確表現出攻擊性和靈活性。這個階段,即使他們的行為,違反達揚的命令。在這方面達陽還是欽佩
的,即使他的下屬讓以色列過早地引發西奈的重大戰役。他說道:「我無法避免對第七旅提早加入
戰鬥,產生同情的感覺。對以色列的軍事傳統而言,我們寧願要脾氣暴躁、攻擊性高的種馬,而不是
刺激不情願的騾子,
加入戰鬥!」

阿丹的坦克毫不猶豫地衝向十
字路口,在行動中開火。埃及在魯法大壩的陣地也發射砲彈,阻止以色列人的進攻。雖然埃及的砲彈
造成了一些傷害,但事實證明無法阻止阿丹部隊的進攻。在到達十字路口時,阿丹擊敗了一支小型埃及
部隊,該隊伍由兩個步兵排組成,裝備著火箭筒。在0645-0700之間,以色列佔領了阿布•阿蓋拉的重要
十字路口,並有效地切斷了埃及第六旅與阿里什的連結。埃及人被包圍了。

    接下來的情形,因為不同的消息來源而有不一樣的說法。部分的消息來源,主要是以色列,認為30日
從阿里什派來的埃及第12步兵營(或其中的一部分),實際上進入了主要的防禦陣地,以加強那裡的
防禦。31日則跟進了第10步兵營,這個營有一連的T-34或謝爾曼的坦克支援。然而,這支救援縱隊遭到
以色列空軍的巨大破壞。然而,它在埃弗拉德.阿里(Awlad Ali)地區重新集結時,仍有一些戰鬥力。
卡迪隨後指揮穆塔瓦用一支部隊從水壩進攻,而第10營則從北方襲擊了阿丹。

    埃及軍方提供了另一種說法。根據他們的說法,卡迪只從阿里什派遣了第12步兵營。這個營並不是
進入主要的防守陣地,而是佔據了埃弗拉德.阿里附近的位置(第6旅的主要後勤中心)。根據這個
說法,救援部隊並沒有攻擊阿丹的坦克。雖然解釋這些相互矛盾的說法,目前是不可能的。但阿丹
顯然遭遇從阿里什出發,出現在他的西北方的一個加強營。這阻止了阿丹集中力量向東方(魯法水壩)
發動攻擊。因此,埃及人設法向阿布阿蓋拉派遣了某個增援部隊,而這個增援部隊,對以色列人的
戰鬥進程產生了不利影響。

    現在,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事態發展,不但迫使班阿里改變了他佔領魯法水壩的計劃。也讓阿丹
處於危險的境地。 31日上午,以色列空軍錯誤地報告了在阿布•阿蓋拉以西約40公里處的吉貝.利尼
附近,有一支埃及裝甲部隊的T-34坦克和SU-100驅逐戰車。班阿里現在已經通過戴卡山口,他選擇
與他的52d機械化營一起移動,以便在阿布阿蓋拉以西,與即將到來的埃及裝甲部隊戰鬥。他還命令
哈撒納的第9裝甲營向北轉向,攻擊埃及裝甲部隊的右翼。為了打敗,他認為是大型的埃及裝甲部隊,
班阿里決定保留阿丹的B連謝爾曼戰車,這個連已經在庫賽馬配屬給52d機械化步兵營。現在,瓦拉赫
決定讓第10旅釋放阿丹的C連回82d戰車營,證明是睿智的。如果沒有這個單位,阿丹就只有十四輛
坦克面對來自兩個方向的攻擊。

    將阿丹保持在阿布•阿蓋拉的十字路口上,雖然是一個大的風險,但卻具有戰術意義:烏姆卡特菲
和魯法大壩的埃及防守者現在完全被包圍了。多年以後,阿丹描述了他在阿布•阿蓋拉這場戰鬥中的
重要作用:“......我們是敵人喉嚨裡的骨頭,擾亂了尼扎納和阿里什之間的連結性。

    觀察現場的態勢後,阿丹中校下了結論,他必須要有更多坦克,才能佔領大壩。阿丹決定挖掘散
兵坑,並等待他的第二個坦克連隊的到來。目前,他將他的微弱兵力分成兩部分,他將大部分的步
兵連和一排坦克放在沙丘上,俯瞰阿里什公路,以對付後方的埃及部隊。與此同時,他指派了一個
步槍排和兩個坦克排來面對魯法大壩。

    在31日下午,戰鬥相對平靜的期間,穆塔瓦利沒有對阿丹的小部隊發動任何重大攻擊。埃及軍方
後來承認,對埃及人的這種消極態度是一個嚴重的戰術錯誤。 來自阿里什和魯法大壩的埃及部隊,
如果同步攻擊 - 並與埃及空軍一起協同攻擊 – 是有可能摧毀這個以色列部隊。在這一點上,阿丹的
燃料和彈藥存量極低,並且防禦兩個方向的同步攻擊是極其困難的。

     阿丹利用這段平靜期間,讓他的兵力有喘息的機會。大約在1600時,謝爾曼的第二個連終於從
第10旅到達,這時,他的部隊兵力提升到大約500人和30輛坦克。但是,等待坦克已經浪費了他很多
時間。儘管如此,現在阿丹可以計劃攻擊阿布•阿蓋拉的陣地,並且和南部和東部的另外兩支以色列
部隊,進行同步攻擊。

                        以色列第10步兵旅的初始問題
    由於以色列第10步兵旅在烏姆卡特菲以東遇到了一系列問題,因此阿丹中校沒有在31日早晨,對魯
法大壩進行攻擊,並沒有造成以色列方太大的問題。第10旅在30日傍晚,輕鬆地佔領喜貝斯後,戈德上校
(Goder)的第10旅變得幾乎沒有戰鬥力。第二天早上,戈德也沒辦法組織他的部隊對烏姆卡特菲進行攻擊。
經過他的偵察部隊的調查,他得出結論,他需要坦克的支持,並且需在白天的狀況下穿越開闊的地形來
攻擊烏姆卡特菲。他尋求他的上級協助。 西姆霍尼將請求傳遞給最高統帥部GHQ。特拉維夫的作戰處
(GHQ的作戰處)無法找到達陽,但是他們先決定從第37裝甲旅中釋放出部分預備隊,而戈德則先暫停
下來,等待支援抵達。

    達陽雖然不知道上述的決定,卻理解到第10旅無法和阿丹(在埃及人後方)進行烏姆卡特菲的聯合
攻擊。達陽在31日中午親自訪問了烏姆特拉法(Umm Tarafa)的戈德。達陽給戈德留下了深刻印象,
必須為第7旅和米特拉的傘兵打開中央路線有它的急迫性。但令達陽驚訝和懊惱的,第十旅並沒有
為這個任務做好準備。達揚發現“營指揮官尚未為這兩個[烏姆卡特菲和烏姆西罕]地區的攻擊作出
必要準備。

    對他自己所看到的狀況,達揚對旅營指揮官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和這些官員的會面一點也不愉快,
我們都生氣了。在我努力激勵他們採取行動的過程中,我不僅覺得我不了解他們;而且很明顯的,我們
看到的是不同光線照射下來的事件。在這裡,我敦促旅部快點進入戰鬥,推進和攻擊烏姆卡特菲,他們
只是沒有做好準備而已,所以他們做好準備後,就可以進行攻擊。但他們說南方司令部告訴他們,這項
任務將交給另一個部隊。他們有一千零一個好的但無法理解的理由,例如:為什麼他們無法利用晚上的
夜色掩護來襲擊埃及的陣地,為什麼無法克服地雷區,為什麼無法克服埃及人精心佈置的防禦;但事實是
,他們應該發揮他們殘暴的攻擊性,將他們帶到這裡的唯一目的是讓他們攻克這些防禦位置,對於這項
作戰而言,這應該盡快完成。在這次的爭執中,達陽了解到第37旅,將有一支特遣隊加入對阿布•阿蓋拉
的戰鬥。

    不管所有的爭論,達陽下達了作戰命令並命令該旅迅速攻擊烏姆卡特菲。在下午的時候,在日照良
好的狀況下,戈德與該旅的偵察部隊和一個步兵連一起攻擊,他們有十台半履帶和其他各式各樣的
車輛一起行動。但埃及的防禦者已經準備好,並向這支暴露的部隊開火,來自烏姆卡特菲的驅逐戰車
和來自吉貝達法(Gebel Dalfa)附近的砲兵,多次打中第10旅的攻擊部隊。以色列人迅速失去了進攻的
企圖心,撤回了烏姆特拉法的安全地區。之後,達陽簡潔地將這一個攻擊的努力,描述為“第10旅的
第一次不冷不熱的攻擊嘗試。”

    在烏姆卡特菲南部,第61摩托化步兵營也未能在31日早上發動攻擊。也許這個步兵部隊因為已經
被調走了半履帶車輛,使他們在通過庫賽馬道路時,遭遇到困難。從已經公開的消息,並沒有辦法
說明這二十四小時,以色列為何沒有從南部攻擊烏姆卡特菲。

                      以色列命令上的問題
    阿布阿蓋拉出現的命令問題,部分源於達陽對部隊的指揮和控制的實務。在整個戰役中,達陽表現
出,盡量與戰鬥部隊一起在戰場上的傾向,而在晚上返回最高統帥部GHQ。在他的回憶錄中,達陽坦
率地承認這有一個問題:“當然,我在白天不出現(在GHQ指揮所)會使事情變得困難,並擾亂了有序
的工作組織。”在第10旅的案例中,GHQ的作戰部門,必須在沒有總參謀長的情況下做出決定,結果
總參謀長後來又干亂這個決定,因為他對這個決定不滿意。

    達陽對阿布•阿蓋拉的干預,引起了他與特遣部隊指揮官之間的重大爭執。第38特遣隊指揮官瓦拉赫
對達陽表示嚴重的不滿,因為達陽決心佔領烏姆卡特菲。瓦拉赫認為補給可以通過庫賽馬到達第7裝甲旅
,因此沒有必要攻擊阿布•阿蓋拉: 而阿布•阿蓋拉的防守者最終將不得不投降,因為他們從阿里什的
補給路線被切斷了。但根據瓦拉赫的說法,達陽拒絕聽取這一論點,並要求強硬的執行,他們必須征服
“想像中的障礙”(阿布阿蓋拉)的計畫。 10月31日至11月2日事件的結果,是由於達陽(瓦拉赫後來所稱的)
對阿布•阿蓋拉的重要性,有“不必要的,悲慘的誤解”所產生的。

    達陽在這個爭議中,是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阿布•阿蓋拉對西奈戰役的重要性。根據他的說法,以
色列國防軍迫切需要一條有利的軸線,來支援第7裝甲旅和米特拉隘口的202d傘兵旅,因為補給車隊,
已經在現有的補給道路上遇到瓶頸。通過庫賽馬的泥土道路狀況非常糟糕,特別是埃及國民警衛隊營
撤退之前,還特別破壞過,因此只有使用四輪驅動的運輸車輛,才能通過這條路線。這使得軍隊的
補給非常有限。因此,達陽覺得他別無選擇,只能佔領阿布•阿蓋拉,才能控制中央路線,而這條
路線可以為前進蘇伊士運河的部隊提供服務。

     達陽在這場爭論中,有很大的優勢。特別是考慮到埃及人可能在西奈中部,發動了一場重大的裝
甲反擊。畢竟,31日上午的報告顯示,在吉貝.利尼以西有一個大型的坦克部隊接近,導致班阿里
向西轉向。也使班阿里不能幫助阿丹中校攻擊魯法水壩。在阿布•阿蓋拉以西進行大型坦克戰,可能
是有利於埃及人的。因為埃及人控制了大部分的中央路線,而且當時以色列第7裝甲旅是分散的。以
色列空軍當然可以抵消這種優勢,但基於實際運作的考量,達陽承擔不起太多的風險。他對補給路線
的考量,後來在11月1日得到驗證,當時第7裝甲旅在向運河前進時,遇到了後勤問題 – 甚至埃及人
還沒有太大抵抗。當天,由於燃料短缺,班阿里只好停止了前進運河的行動,他的旅第二天才能再次
向西行駛,因為他在沙林姆捕獲了埃及人的汽油儲備。

    除了他在31日與瓦拉赫和戈德的緊張關係外,達陽與國家領導人本-古里安也有一個重大問題。
達陽推動對阿布•阿蓋拉的攻擊,因為他期待法國和英國能在30日發出最後通牒,並在31日轟炸埃及
的機場。他可能推斷以色列部隊需要迅速前進到運河區,而這需要提供更多的補給,目前的補給路線
達不到這個要求。不過,英國和法國的空襲行動,在31日早上並沒有按畫展開。本-古里安雖不清楚
延遲的原因,但是他擔心英國法國背叛他。所以希望以色列軍隊能撤離西奈。但達陽拒絕執行本-古里安
的命令。不過,他的行動被證明是正確的。法國和英國在31日1900時,執行了他們的空襲。

    在戰爭迷霧(fog of war)中有太多的變數,似乎驅動著達陽需要征服阿布•阿蓋拉。在達陽-瓦赫拉
辯論之後,總參謀長還是按照他自己的意見行事。以色列國防軍準備對阿布阿蓋拉進行夜襲。阿丹
會從西部攻擊魯法水壩,突破,並從後方攻擊烏姆卡特菲。與此同時,第10旅將襲擊烏姆卡特菲
的北部和南部。第10旅的每個步兵營都分配任務了。來自第37旅的戰車特遣部隊將穿過中心,而
在南部,第61摩托化步兵營將襲擊阿布阿蓋拉陣地的弱點。

                         阿丹中校的失敗攻擊
    在西部,阿丹的部隊因為第二個戰車連的到來而得到加強,準備在1800時年襲擊魯法大壩。兩個
坦克排將留下在阿布•阿蓋拉的十字路口附近,防備埃弗拉德阿里地區的埃及部隊,可能的攻擊。
為了佔領壩區,阿丹計劃到將兩個坦克排送到十字路口以南的一個小山丘上的位置,提供掩護火力。
突擊部隊由兩個坦克排和一個裝甲步兵連組成。步兵在突破防線後,向南轉向對付山上的強化陣地。
坦克繼續往東走,然後向南轉向,攻擊埃及的後方位置。以色列砲兵提供攻擊行動的早期火力支援。

    對以色列人來說不幸的是,事件沒有按計劃進行。在遇到一些初步抵抗之後,以色列步兵設法突破
了埃及人防守線,並按計劃向南走。然而戰車兵力,雖然它剛開始與步兵是平行移動的,但卻未能
移動得更深更遠,將東部和南部的埃及位置包圍起來。這次失敗的原因是,因為黑暗降臨,阻礙了
以色列的運動。

阿丹在關鍵時刻,等待著第二個坦克連的時間損失,現在反過來困擾著以色列人了。雖然大壩確實
落到了以色列攻擊者手中,但隨後的黃昏及黑夜,卻引發了以色列人之間的混淆,迫使阿丹在面對
埃及的反擊中,在2300時,又失去了魯法大壩。拒絕放棄的阿丹,重新集結並在11月1日0330時做
了第二次嘗試,但再次的沒有成功。

    埃及人還是守著魯法大壩上的土地,由一個步兵連防守,他們有6-8個25磅炮,8-10個驅逐戰車
和7-12個57毫米反坦克炮支援。埃及旅指揮官穆塔瓦利後來對西方記者強調,這是一次聯合武器的
典型示範:“他們(士兵)像一個旅一樣的戰鬥。他們一直開火直到槍管融化。”雖然埃及的防守者沒有
加強魯法大壩,不像強化烏姆卡特菲一樣,但以色列的戰車和步兵,仍然未能達到他們的目標。

                             以色列在烏姆卡特菲的第二次攻擊
    在烏姆卡特菲以東,第10旅的以色列步兵也沒能達到目標,而結果更加悲慘甚至可說是災難。夜幕
降臨時,戈德派遣了第10旅的第104和105步兵營,命令他們,分別從北邊和南邊的側翼進行攻擊,呼
應其他單位同時進行的西部和南部的作戰。然而,兩個營都在黑暗中迷失了。儘管如此,在11月1日午
夜,至少有一個以色列排突入了烏姆卡特菲以南的陣地邊緣,但以色列人無法進一步利用這一成功。以
色列和埃及士兵之間發生了肉搏戰,刺刀帶來的傷痛和哭喊聲迴盪在沙漠的空氣中。在混亂中,雙方
都遭受了友軍之火而損失士兵。但堅決的埃及人 – 經由一個步兵連的及時反擊 - 迫使以色列人撤退。

    埃及人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因為積極而聰明的戰術。在整個阿布•阿蓋拉的戰鬥中,穆塔瓦利機動
的將他的砲兵和機關槍部隊轉移到新陣地,甚至將部分砲兵前進佈署到烏姆卡特菲。埃及人還設法
讓以色列第105步兵營向埃及右翼移動,在耳其車道(Turkish Track) 以南的一座小山上成功地隱藏了
一連帶有四門中型機槍的步兵連。在31日上午的以色列探測期間,埃及連顯然隱藏了它的火力。後來
,在晚上,埃及人讓攻擊的以色列人感到吃驚,並將該營釘死(pinning down)在該地。瓦拉赫後來承認,
埃及人在建立防禦陣地時充分利用了地形。就以色列人而言,他們失敗在沒有對烏姆卡特菲造成任何
(心理上)奇襲,無法使埃及的防禦者喪失信心。
    達揚現在對第10旅的表現非常反感。在得知它的兩個突擊營,已經迷失方向後,他會見了前線指揮官
西姆霍尼,兩人決定解除該旅指揮官的指揮權。位於貝喜斯以南的砲兵位置的瓦拉赫,接到了一份命令,
請他單獨的通知戈德。儘管失去了他的指揮權,但在戰爭結束後,戈德“恢復了軍旅生涯”並最終晉升為
準將 -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後來的職位是擔任上訴軍事法庭的庭長。

    根據瓦拉赫的說法,這位來自蘇聯的戈德,是一位非常稱職的砲兵,但被證明無法在戰鬥中領導一支
步兵旅。然而,在戈德的辯詞中,應該指出的是,他的旅必須在沒有戰車支援的情況下進行戰鬥,並
且在動員之前,該旅只是一個營大小的部隊 - 雖然有火炮的支援,但在白天時間,要穿越5公里的空地
去攻擊烏姆卡特菲,又沒有任何奇襲埃及人的要素,因此失敗不應全部由他來承擔。此外,並非所有
第10旅的問題,都是由戈德產生的。甚至瓦拉赫也承認,該旅有太多超過40歲的後備役軍人,以色列
國防軍已經由戰爭中學習到,這些人應該被放在戰鬥支援的位置。儘管如此,軍隊仍希望戰略預備隊
(後備役動員的部隊)應該完成它的使命。

    最高統帥部GHQ無法將整個第37旅投入阿布•阿蓋拉的戰鬥,以確保成功。因為它已經指派了一個坦
克連和一個裝甲步兵連來幫助第11步兵旅,征服加沙地區。對於阿布•阿蓋拉的戰鬥,第37旅的旅長,
勾林卡(Shmuel Golinka)上校只能命令兩個戰車連和兩個裝甲步兵連,離開他們在貝爾謝巴(Beersheba)
附近的集中區,坦克裝載在卡車上行駛,隨著步兵前進。如前所述,新計劃要求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
夜間佔領烏姆卡特菲,第10旅的兩個步兵營 - 一個從北邊開始,另一個從南邊開始。然後,在11月1日
凌晨,來自第37旅的特遣部隊將向烏姆卡特菲發動正面攻擊,並衝進魯法大壩,而其他以色列部隊將
從南部和西部進攻。這項計劃為東部的步兵(第10旅)攻擊提供了更多的裝甲衝力,不過,這不是修訂
後的加德什行動所設想的。

    10月31日至11月1日夜間,第10旅雖對烏姆卡特菲進行了徒勞的攻擊。勾林卡還是耐不住性子,不耐
煩地等待他的特遣部隊,以便在隔天清晨進行攻擊。他的兩個步兵連按計劃抵達,但載坦克的卡車仍
遠遠落後。等到11月1日0400時左右,勾林卡決定在沒有戰車的情況下進行攻擊。即使在早先同樣的
正面攻擊中,第10旅失敗了。但這樣的經驗,並沒有嚇阻勾林卡做此決定。勾林卡親自指揮步兵的半
履帶裝甲車,開著頭燈,也許他認為埃及的防守者會受到威嚇而屈服。然而,埃及人使用驅逐戰車和
大砲,在攻擊的以色列部隊中造成許多傷亡,即使砲火失誤沒打中,地雷區也會接著造成了傷亡。第37旅
在這場戰鬥中,就有20人死亡和65人受傷;死者之中還包含勾林卡本人。

    在達陽書中關於1956年戰爭的描述,達揚評估了這場慘敗:“第37旅的失敗是由於其軍官過於急切
地想衝擊敵人的防禦。”然而,先前的在戰鬥期間,達陽譴責了第10旅的軍官,因為他們缺乏攻擊的
熱情。但毫無疑問,這種立場升高了勾林卡的壓力。以色列情報部門也或許察覺了埃及已經開始撤出
西奈半島,所以報告了埃及的防禦工作正處於崩潰的邊緣,這些都可能導致了這場災難。儘管以色列
對自己的軍隊抱持樂觀主義,但經過48小時的戰鬥之後,1日中午,埃及人仍保持對其防守陣地的控制
,儘管以色列的三個旅進行了多次攻擊。然而,在西奈外面所發生的事件將迫使埃及人從半島撤出。   

                               放棄阿布阿蓋拉
    10月30日星期二,1800時,開羅和耶路撒冷的英國和法國大使同時向埃及和以色列政府發出最後
通牒。他們要求立即停火,並要求所有埃及部隊撤離到運河區的西岸。英國和法國軍隊將佔領塞得港
(Port Sad),伊斯梅利亞和蘇伊士城(Suez)三個城市。由於以色列軍隊被允許前往蘇伊士運河以東十
英里,所以以色列可以通過這種安排,獲得領土。不過到目前為止,以色列軍隊還沒有往運河區前進。
最後通牒,需要在12小時內得到以色列和埃及的答复。本 - 古里安接受了最後通牒,而納賽爾完全
拒絕了。

    英法聯合的最後通牒,為埃及製造了一個戰略困境。 黑凱描述了埃及政治和軍事領導人的第一反
應:“最後通牒收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納瑟總統和阿梅爾,焦急地等待兩個歐洲國家的下一步
,因此暫停了主要的西奈行動計劃。

     然而,這個時候,埃及高級指揮官清楚地了解西奈的戰鬥局勢。對於埃及人來說,以色列人似乎
進行了兩個重大行動,一個沿著孔提拉到米特拉路線,另一個則沿著中央路線,穿過阿布阿蓋拉到
蘇伊士運河。根據這一評估,阿布•阿蓋拉的戰鬥,成為整個西奈戰役的“關鍵”(miftah)。 埃及的
最高統帥部GHQ希望每一個前沿陣地都可以撐住,設法推遲和阻止以色列部隊,同時讓埃及裝甲部隊
能準備進行反擊,將以色列人驅逐出西奈。埃及人計劃發動兩支主要特遣部隊 - 每支特遣部隊都配屬
一個T-34坦克裝甲旅和一支由步兵旅支援的SU-100驅逐戰車。一個特遣隊將在中央路線上機動,以對
抗阿布•阿蓋拉的以色列人,而第二支特遣隊則在米特拉對抗傘兵。第二支特遣隊將留在吉哥法和沙林姆
地區作為後備軍。但是英法的最後通牒擱置了這個計畫。

    然後在31日1900時,法國和英國的轟炸機開始攻擊埃及的機場,摧毀了停機坪上的大部分埃及空軍。
現在埃及不得不處理戰爭中的第二個戰線,但是對於埃及整個國家來說,英法的空襲比西奈的戰役更具
威脅性。在轟炸埃及機場之後,納瑟總統立即得出結論,埃及在西奈半島的軍隊,都會被一支佔據運河區
的歐洲遠征軍(英法軍隊)切斷。因此,他召開高級政治和軍事領導人的緊急會議,討論戰略選擇。在
(包括他的戰爭部長阿梅爾)幾個人的反對下,納瑟下令全面退出西奈半島。

    開羅的最高統帥部GHQ迅速制定了分階段撤軍的計劃,將持續兩天。 10月31日至11月1日夜間,吉哥法
的裝甲部隊和米特拉的埃及部隊將在黑夜的掩護下撤回運河西岸,而拉法的第5旅撤回阿里什。第二裝
甲群和阿里什和阿布阿蓋拉的防禦者將扮演掩護的角色。然後,在11月1日至2日夜間,阿里什和阿布
阿蓋拉以及米特拉的其餘部隊將撤回西岸。納瑟覺得必須這樣做才能拯救他的軍隊,並為英法兩國將
對埃及中心地帶進行大規模入侵做好準備。

    在阿里什的師長卡迪,顯然等到11月1日1700時,才告知穆塔瓦利撤軍。他可能認為這樣可以避免埃及
軍隊在阿布阿蓋拉的士氣崩潰。事實上,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的夜晚,阿布•阿蓋拉的防衛者面臨著
兩個方向,強度都很高的攻擊。在激烈的戰鬥中,以色列人甚至失去了一名旅指揮官,達揚解除另一名
旅指揮官的指揮權。從以色列的觀點來看,這一時期可能是以色列國防軍在整個戰爭中最糟糕的戰鬥表現。

    在收到卡迪的指令後,穆塔瓦利立即向他的下屬通報了撤軍命令。從1830時開始,旅指揮官計劃分
三個階段,每隔三十分鐘進行一次撤離。一支砲兵和一支步兵連在整個夜間都停留在防守陣地並持續
開火,以營造成阿布•阿蓋拉的防禦狀況不變的印象。埃及人在這個計畫中是如此的成功,以至於接下
來的16個小時裡,以色列人沒有試圖進入阿布•阿蓋拉。

    到11月1日上午 - 甚至在埃及第6旅開始撤離之前 – 達陽暫停了以色列在阿布阿蓋拉的進攻行動,他
只想包圍埃及的防禦工事,不再進攻。新的任務發往以色列各單位。已經在吉貝利尼以西的第7裝甲旅
的大部分,被指示繼續往蘇伊士運河前進。第61裝甲步兵營將留在烏姆卡特菲以南,第10旅由新指揮官
塔爾(Tal. Tal)上校控制。為了支持第61營從南部包圍阿布阿蓋拉,塔爾從第10旅向轉移了一個步兵營,
和61營並肩作戰。阿丹保持一個戰車連繼續佔領阿布阿蓋拉的十字路口,而另一個戰車連則向西駛去。
就第37旅而言,第37旅已經失去了一個戰車連給第10旅,而其餘的特遣部隊則是通過庫賽馬的方式,
加入阿布•阿蓋拉的阿丹部隊,準備擊敗埃弗拉德•阿里的埃及部隊。以色列人他們重新調整了部隊,
他們現在希望讓防守者挨餓。

    11月2日0400時,瓦赫拉懷疑阿布•阿蓋拉的建築群內,幾乎都沒有活動 – 他派遣第37旅的一個坦克
連和第10旅的兩個步兵連進行調查。然而,瓦拉赫的總部未能通知位於西部的阿丹部隊,東邊的以色列
部隊要進入埃及的防禦陣地。瓦拉赫的步兵沒有找到埃及人,所以佔領了烏姆卡特夫,以色列的坦克
朝著魯法壩的方向向西行進。阿丹的部隊,並不知道烏姆卡特菲的發展,他們為以色列坦克是埃及的
,所以他們開火,摧毀了8輛坦克並迫使其他四輛撤退。這次事件是以色列在阿布•阿蓋拉發生的最後
一次失誤,也是最悲慘的一次,他們只能責怪自己。

Reply

Use magic

You have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Login | 申請加入會員

Points Rules

Archiver|Mobile|Strategy WarMap  

2024-9-17 09:35 GMT+8 , Processed in 0.0507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Quick Reply To Top Return to the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