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class="xi1 bm bm_c"> Please select To the mobile version | Continue to access the desktop computer version

Strategy War Map

 Forgot password?
 申請加入會員
戰略
Search
View: 5563|Reply: 1

1956 蘇伊士運河危機(第二次以阿戰爭)

[Copy link]

148

Threads

189

Posts

193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Post time 2019-1-6 21:15:45 | Show all posts |Read mode
1956 蘇伊士運河危機
第二次以阿戰爭

以下文章,翻譯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ez_Crisis

翻譯者: 陶盛濤
第七章  入侵



手機使用者,請下載圖片。再用手機APP開啟圖片看細節。


西奈的以色列加德施(Kadesh)行動







       加德施行動的名字來自位於西奈半島北部的古代加德施地名,並在希伯來語的五經中提到
過幾次。以色列在西奈的這次軍事行動有四個主要的;占領下述地方 沙姆沙伊赫(Sharm el-Sheikh)
,阿里什(Arish),阿布優旺拉(Abu Uwayulah)(Abu Ageila 阿布阿蓋拉)和加沙(Gaza)地帶。埃及
利用沙姆沙伊赫封鎖提蘭海峽(Straits of Tiran)。通過佔領該鎮,以色列將可以進入紅海,這將
能恢復通往紅海甚印度洋的貿易利益。

       加沙地帶被選為另一個軍事目標,因為以色列希望摧毀阿拉伯狂熱團體(Fedayeen)的訓練
場地,並且這塊土地被埃及作為襲擊以色列的前進基地。以色列希望行動能迅速的前進,這樣
可以威脅埃及的側翼,讓埃及覺得有更大的危險。阿里什和阿布優旺拉是西奈地區,埃及軍隊
的士兵、裝備和指揮與控制的重要樞紐。

       占領這些地方將對埃及在整個西奈半島的戰略將會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希望透過占領這四
個目標能讓整個埃及軍隊潰敗並逃回埃及,然後再由英國和法國軍隊在這決定性的過程中,碾
壓埃及的一切。10月24日,達揚(Dayan)下令部分動員。但這個部分動員,讓以色列有點處於
混亂狀態。隨後,達揚下令全面動員,雖然全面動員可能會提醒埃及人的以色列要動手了。但
達陽希望這個計畫,對埃及來說,可以造成一場奇襲。因此,達揚下令將前往西奈的以色列軍
隊,先集中在靠近約旦邊境,這是為了愚弄埃及人,讓埃及認為以色列的主要打擊對象是約旦。

      10月28日,沓內果(Tarnegol)行動先開始實施,一架以色列的流星式(Gloster Meteor NF.13)攔
截並擊落了一架載有從敘利亞回程埃及的伊留申Il-14,殺死16名埃及軍官和記者以及兩名飛行
員。據信伊留申載了埃及的陸軍元帥阿卜杜勒哈基姆阿梅爾(Abdel Hakim Amer)和埃及總參謀部
的軍官;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衝突於1956年10月29日開始。下午3點左右,以色列空軍的野馬戰鬥機對西奈各地的埃及陣
地發動了一系列攻擊。由於以色列情報機構預期約旦將在加入埃及陣營參戰。所以將以色列士兵
駐紮在以色列 - 約旦邊境。在戰爭的最初幾個小時內,以色列邊防警察將以色列 - 約旦邊界先軍
事管制,包括約旦河西岸的綠線(Green Line)也軍事化管制。約旦邊境沿線的以色列-阿拉伯村莊
實行宵禁。這導致阿拉伯村落的卡菲擴辛(Kafr Qasim)村的48名平民遭到殺害,這次事件被稱為
卡菲擴辛大屠殺。參與殺害事件的邊防警察後來被審判和監禁,以色列法院認定射殺平民的命令
是“公然違法”。這一事件對以色列有關戰爭倫理的法律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以色列阿拉伯公民的
法律地位產生了微妙的影響,當時他們被視為第五縱隊(阿拉伯人的諜報份子)。

西奈南方的早期行動

        以色列國防軍(IDF)參謀長達揚將軍首先計劃封鎖重要的米特拉隘道(Mitla Pass)。達揚計劃
讓傘兵旅的890營,在拉菲爾·埃坦中校(Rafael Eitan,1948年戰爭的老兵,也是未來IDF的負責人)
的指揮下,在帕克紀念碑附近降落,一個名叫傑貝亥登的地方(Jebel Heitan)。傘兵旅的其餘部分,
在阿里爾沙龍(Ariel Sharon)上校的指揮下,將由地面前進與該營會合,並鞏固他們的陣地。

      10月29日,加德施行動 - 入侵西奈,開始時,以色列890傘兵營空投於西奈半島,在米特拉
山口附近,這個隘道的位置在伊士運河東邊。四架以色列P-51野馬戰鬥機,使用他們的機翼
和螺旋槳,切斷了西奈半島的架空電話線,嚴重擾亂了埃及部隊的指揮和控制。由於導航錯誤,
以色列的DC-3運輸機雖然空投了埃坦中校的400名傘兵,但是距他們的預定目標-帕克紀念碑,還
有三英里遠。埃坦將他的人員帶向傑貝亥登,他們在那裡接收了法國飛機投下的武器。

      與此同時,沙龍上校的第202傘兵旅也在地面上,向米特拉山口開拔。沙龍的主要問題是車
輛常出現故障。當埃及指揮官阿馬德爾·哈基姆·阿梅爾(Abdel Hakim Amer)起初收到消息時,以
為以色列只想做一個襲擊而不是大規模入侵西奈,因此阿梅爾沒有下令全面警戒。達揚對戰略
奇襲的努力獲得了成果。當阿米爾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以色列人已經在西奈山取得了重大進
展。



亞喀巴灣(Gulf of Aqaba)和中部戰線的早期行動

      隨著傘兵被送入西奈半島,以色列第9步兵旅也攻占了芮斯阿娜被(Ras al-Naqb),這是該旅
後來襲擊沙姆沙伊赫的一個重要的前進基地。他們並沒有在白天正面攻擊這個城鎮,而是先包
圍後在夜間襲擊城鎮,並通過城鎮後方的一些天然的障礙物進入,這讓抵抗的埃及人感到驚訝。
結果是,埃及人投降,沒有以色列人傷亡。   


       在約瑟夫哈帕茲(Josef Harpaz)上校的領導下,第4步兵旅攻占了擴色梅(al-Qusaymah),這
是攻擊阿布優旺拉(Abu Uwayulah)的前進點。哈帕茲上校在夜間中,用兩翼的鉗形攻擊打擊擴色
梅的側翼。在從凌晨3點到日出時的短暫戰鬥中,以色列國防軍襲擊了擴色梅。


傑貝亥登之戰: 傘兵旅被襲擊

      沙龍指揮的其餘傘兵在地面上繼續前進,與第一步兵旅會合。在途中,沙龍在黎明時,
攻擊了席姆德(Themed),並用他的裝甲車透過席姆德間隙(Themed Gap)席捲了這個城鎮。沙龍
擊潰了蘇丹警察連,並佔領了城鎮的定居點。在前往納扣(Nakla)的途中,沙龍的人受到了埃及
米格MIG-15的襲擊。 30日,沙龍在納扣附近和埃坦的部隊取得聯繫。

       達揚並不打算進入米特拉隘道,但沙龍決定攻擊傑貝亥登的埃及陣地。沙龍派他的輕裝傘
兵對付有飛機,坦克和重型火砲支援,並掘壕固守的埃及人。沙龍的行動,是因為他接到消息,
埃及第四裝甲師的第1和第2旅抵達這個地區。沙龍認為如果他沒有佔領制高點,他的部隊就
容易被消滅。1956年10月31日下午,沙龍派遣了兩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砲單位和一些AMX-13坦
克,在莫迪差古爾(Mordechai Gur)的指揮下進入亥登隘路(Heitan Defile)(亥登隘路應該是米特拉
隘道右端的一部分)。  

       埃及部隊佔據了堅強的防禦陣地,並對以色列國防軍部隊進行了反坦克,迫擊砲和機槍射擊
。古爾的人被迫撤退到一個“托盤”中,在那裡他們被包圍並遭到猛烈攻擊。聽到這一消息後,沙
龍派遣了另一支特遣部隊,而古爾的人則利用夜間的掩護並攀登山壁來逃脫。在隨後的行動中,
埃及人被擊敗並被迫撤退。共有260名埃及士兵和38名以色列士兵在戰鬥中喪生。

     雖然這場戰鬥的結果是以色列勝利,但沙龍行動引起的傷亡數引發爭議。特別是,沙龍
因未經許可,就命令襲擊傑貝亥登而受到批評。一則因為沙龍沒有意識到以色列空軍有制空權,
而且他的人員也沒有像他所認為的,處於埃及坦克的危險中。達揚雖然認為沙龍在沒有取得許可的
情況下,進攻是正確的,他認為沙龍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但是,他批評沙龍正面攻擊埃及陣地的策
略,達揚聲稱這導致了不必要的傷亡。

第一階段的空中行動      

       以色列空軍從行動一開始就參與。他們降落了傘兵,進行補給飛行和地面支援飛行。以色
列新的法國製造的達梭神秘式(Dassault Mystere IV)噴氣式戰鬥機為運輸機提供了空中掩護。在
衝突的最初階段,埃及空軍進行飛行攻擊任務,阻止以色列地面部隊的推進。埃及的戰術是使
用他們的新型蘇聯製的米格-15噴氣式飛機作為護航戰鬥機,而他們比較老的英國製造的德哈維
蘭吸血鬼(De Havilland Vampire)和格洛斯特流星(Gloster Meteor)噴氣式飛機則對以色列地面部隊
和車輛進行了攻擊。

      在空中戰鬥中,以色列飛機只失去一架,但他們擊落了7~9架埃及噴射機,埃及也對以色
列地面部隊的襲擊,一直持續到11月1日。隨著英國和法國空軍和海軍的襲擊,納賽爾總統命
令他的飛行員脫離戰鬥並飛往埃及南部的基地。隨後,隨著以色列軍隊進入西奈半島,以色列
空軍可以隨意地攻擊埃及地面部隊。

       11月3日,四艘以色列戰機襲擊了一艘英國軍艦,即黑天鵝級HMS 克萊恩號(Crane),它
在亞喀巴灣進行巡邏任務。根據以色列國防軍的說法,克萊恩號被認為是埃及軍艦,以色列總
參謀部發給了攻擊命令。三枚火箭穿透船體並造成嚴重的內部損壞,包括切斷動力管線和油箱
破裂。這艘船還受到彈片和炮火的一些外部傷害,三名船員受傷。克萊恩號擊落了一架以色列
飛機,並在交戰期間損壞了另一架飛機。

海軍行動      

      10月30日,埃及海軍派遣前英國狩獵級驅逐艦易卜拉欣埃爾阿瓦爾(Ibrahim el Awal)號前往
海法,目的是轟炸該市的沿海石油設施。 10月31日,阿瓦爾號抵達海法,開始使用四門102毫
米(4英寸)炮轟擊該市。法國驅逐艦科森號(Kersaint),依據火槍手計畫(Musketeer,該計
畫為英法共同入侵西奈)守衛海法港,科森號回擊但沒有命中阿瓦爾號。阿瓦爾號脫離接觸並轉
向西北。以色列驅逐艦INS艾略特號(Eilat)和INS葉夫號(Yaffo)以及兩架以色列空軍的達梭歐瑞甘
(Dassault Ouragans)戰鬥機,隨後進行追擊並襲擊它,炸毀了驅逐艦的渦輪發電機,舵和高射砲
。阿瓦爾號在失去航行能力後向以色列驅逐艦投降。在交戰期間,阿瓦爾號的船員2人死亡,8
人受傷。ˋ這艘埃及驅逐艦隨後被併入以色列海軍並更名為INS海法號。

      10月31日晚,在紅海北部,英國輕型巡洋艦HMS新芳蘭號(Newfoundland)挑戰埃及護衛艦
多米特號(Domiat)並引發了戰鬥,在短暫的炮戰後多米特號引起大火。多米特號隨後被護航驅
逐艦HMS戴安娜號擊沉。在多米特號的船員中,有38人遇難,69人倖存並獲救。英國在交戰中
的損失是1人死亡,5人受傷。11月4日,一隊埃及機動魚雷艇襲擊了尼羅河三角洲東北海岸的一
艘英國驅逐艦。但這個襲擊被擊退,三艘魚雷沉沒,其餘船隻撤退。

刺蝟及阿布優旺拉(Hedgehog-Abu Uwayulah operations)      


        阿布優旺拉村位於埃及領土內25公里(16英里),是整個西奈半島的公路中心,因此是
以色列的一個主要目標。在阿布優旺拉以東有幾個山脊,形成了以色列人稱為“刺猬”的天然防
禦區。防守“刺猬”區的是薩米亞薩(Sami Yassa)上校指揮的埃及第3步兵師第17和第18營的3000
名埃及士兵。亞薩的士兵防守一個強化過的戰壕。 “刺猬”區只能從烏姆卡特菲(Umm Qataf)山
脊的東邊和魯法(Ruafa)山脊的西邊進行攻擊。

      10月30日,以色列裝甲攻擊,由伊扎克·本·阿里(Izhak Ben-Ari)少校指揮。它本來是一次探
測性攻擊,後來轉成正式攻擊。他們沿著烏姆卡特菲山脊攻擊,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在烏姆卡
特菲的的戰鬥中,亞薩上校嚴重受傷,由沙登慕特瓦里(Saadedden Mutawally)上校取代。在南部
,以色列第7裝甲旅的一支部隊在“刺猬”區的傑貝哈爾(Jebel Halal)山脊中發現了歐代以卡
(al-Dayyiqa)缺口。以色列軍隊衝進去並取得了歐代以卡控制權。慕特瓦里上校未能理解以色列
國防軍在歐代以卡的突破,會對埃及部隊造成嚴重的威脅。

       在亞伯拉罕·阿丹(Avraham Adan)上校的帶領下,一支以色列國防軍部隊衝進了歐代以卡缺
口,並於10月31日黎明襲擊了阿布優旺拉。經過一個小時的戰鬥,阿布優旺拉終於落入以色列
國防軍手中。與此同時,另一支以色列國防軍(一個營)也襲擊了魯法山脊。

       同時,以色列國防軍第10步兵旅(主要由預備役人員組成)在“刺猬”地區的東部,發動了
另一次攻擊,最終以失敗告終。到中午時,以色列空軍對埃及陣地進行了一系列的空襲,有時
甚至不小心會打擊到以色列國防軍的地面部隊。這就是IAF的“友軍火力”(friendly fire),對以色列
軍隊來說,IAF可能與敵人一樣的危險。

       在拿下阿布優旺拉之後,阿丹將他的所有部隊,都投入了攻擊“刺蝟”區的魯法山脊。阿丹
開始先採取三管齊下的攻擊戰術,一支裝甲部隊襲擊了魯法山脊的東北邊緣,一支混合的步兵
/裝甲部隊襲擊了北部邊緣,並對鄰近的小山進行一個佯攻。在10月31日的傍晚的攻擊中,一場
混亂的戰斗在魯法山脊上激烈的進行。雖然每一個抵抗點都被以色列國防軍的坦克摧毀,經過
一夜的戰鬥,魯法山脊落入以色列國防軍手中。那天晚上,的另一個由第10步兵旅對烏姆卡特
菲的攻擊,因為大部分的攻擊部隊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導致一系列混亂,最終以失敗告終。達
陽對未能佔領“刺猬”區,感到不耐煩。他解除了第10旅的指揮官雪幕勾林達(Shmuel Golinda)上
校,並以塔爾(Tal)上校取代了他。

       11月1日上午,以色列和法國飛機在烏姆卡特菲對埃及部隊進行了多次的的凝固汽油彈襲擊
。第37裝甲旅也加入攻擊的行列,第10旅再次襲擊了烏姆卡特菲,並再次被擊敗。然而,以色
列國防軍兇猛的襲擊,加上迅速減少的水和彈藥庫存,導致幕特瓦里上校於11月1日晚上命令從
“刺猬”撤退。

加沙的行動







       拉法市對以色列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為對控制城市的可以將加沙地帶和西奈切斷,而且
它也是通往西奈半島北部的重要中心,為前往阿里什(al-Arish)和阿寬塔瑞(al-Qantarah)提供通道。
拉法城外的堡壘是由賈法爾·阿布德準將(Jaafar al-Abd)指揮的第5步兵旅,這個旅由埃及和巴勒斯
坦的部隊混和編成。在拉法城本身,駐紮著第87巴勒斯坦步兵旅。以色列計畫,佔領拉法的是哈
姆巴列維(Haim Bar-Lev)上校指揮的27裝甲旅,和班傑明吉理(Benjamin Givli)上校的第1步兵旅。
拉法南部是一系列充滿地雷的沙丘,北面是一系列有堅強防禦陣地的山丘。

      達揚命令以色列國防軍部隊佔領拉法中部的第12號十字路口,他希望IDF能突破穿刺攻擊點,
而不是全面攻擊埃及的每一個防禦陣地。攻擊由以色列工兵開始,他們在夜間通過圍繞拉法市周
邊的雷區清理道路。由法國巡洋艦喬治里格斯(Georges Leygues)帶領的戰艦群提供了火力支援,
達揚對法國砲兵的評價不高,抱怨法國人只擊中了埃及的倉儲設施。

       利用從南部雷區清除的兩條路徑,以色列國防軍坦克進入拉法市的突出部。在埃及炮火下,
以色列國防軍部隊向前衝鋒,並以12人死亡和22人受傷的代價,前往12號十字路口。在拉法北
部,以色列軍隊進行了一系列混淆敵人的夜間行動,但是他們成功地拿下了25,25A,27和29號山
,代價是6人死亡。11月1日上午,以色列AMX-13坦克也佔領了34號和36號山。此時,阿布德將軍
命令他的部隊放棄在拉法市以外的防禦陣地並撤退到該市。         

      由於拉法市或多或少被以色列切斷,以色列軍隊已經控制該市的北部和東部道路,達揚命令第
27裝甲旅的AMX-13戰車向西進攻並奪取阿里什。在這個時間點,納賽爾已經命令他的部隊撤回蘇伊
士運河西岸,所以起初巴列維和他的部隊在西奈半島北部的進攻,只遇到了很小的阻力。11月1日
上午,阿布德將軍和他的士兵收到撤回的命令,於是在11月1日早上,透過以色列戰線的一個空隙,
設法離開拉法,然後返回運河區。三個小時後,以色列人佔領了拉法。據報導,在占領拉法之後,
以色列軍隊在拉法市的巴勒斯坦難民營殺害了111人,其中包括103名難民。但這個報導存在著爭議。
直到前進到西奈半島北部的杰拉迪山口(Jeradi Pass),以色列國防軍才遭到比較嚴重的抵抗。針對埃
及陣地兩側翼的一系列攻擊加上空襲,才終於擊敗杰拉迪山口的埃及軍隊。11月2日,巴列維的部隊
佔領了阿里什。

       同時,以色列國防軍於11月1日晚些時候,襲擊了加沙城以外的埃及防禦陣地。在突破埃及陣
線後,以色列坦克駛入加沙城。隨後步兵加入,襲擊了加沙城外的阿穆塔(al-Muntar)要塞,殺死或俘
擄了3,500名的埃及國民警衛隊。截至11月2日中午,加沙城地區不再有埃及反抗的士兵。11月3日,
以色列國防軍在汗尤尼斯(Khan Yunis),攻擊了埃及和巴勒斯坦的部隊。經過激烈的戰鬥,以色列第
37裝甲旅的謝爾曼坦克,突破了第86巴勒斯坦旅在汗尤尼斯地區防守的強化防線。

       在與埃及士兵和巴勒斯坦游擊隊的街頭戰鬥之後,汗尤尼斯被以色列人佔領。有人聲稱,在占
領汗尤尼斯後,以色列國防軍犯下了一場名為汗尤尼斯大屠殺的事件。以色列堅持認為巴勒斯坦人
在街頭戰鬥中喪生,而巴勒斯坦人則聲稱以色列軍隊在汗尤尼斯淪陷後對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人執
行死刑。1956年12月15日,聯合國救濟署處長亨利雷伯西(Henry Labouisse)向聯合國大會報告了大
屠殺這個事件,他從“值得信賴的消息來源”說道,在大屠殺中有275人喪生,其中140人是難民和135
名當地居民。

       在加沙城和汗尤尼斯,街頭對抗導致“數十名,也許是數百名非戰鬥人員”死亡。當一些巴勒
斯坦人洗劫了屬於聯合國救濟署的倉庫時,援助的難民的食品和藥品分發變得複雜而困難。以
色列普遍認為,巴勒斯坦難民的照顧責任是屬於聯合國救濟署的,而不是以色列。這導致以色列人
提供的援助並不多。截至11月3日中午,以色列人幾乎控制了整個加沙地帶,除了一些孤立的防禦
陣地外,但這些陣地很快就遭到襲擊且被奪取。據聯合國估計,在以色列佔領該地帶的最初幾週內
,共有447至550名巴勒斯坦平民被以色列軍隊殺害。儘管這些人被殺的方式是有爭議的。

沙姆沙伊赫行動

       到11月3日,以色列國防軍成功佔領了加沙地帶,阿里什,刺猬地區(阿布優旺拉)和米特拉
山口後,沙姆沙伊赫是以色列的最後一個目標。亞伯拉罕·約菲(Abraham Yoffe)上校第9步兵旅的
主要困難是後勤。因為沒有很好的道路可以連接瑞斯安納布(Ras an-Naqb)和沙姆沙伊赫。在10月
30日占領邊境城鎮瑞斯安納布後,達揚命令約菲暫停,等到確保空中優勢後再行動。

      為了包圍沙姆沙伊赫,達揚命令傘兵先佔領西奈半島的托爾鎮(Tor)。在沙姆沙伊赫的埃及部
隊的優勢是,他們擁有整個西奈半島上最堅強的陣地。但是從戰爭開始以來,一直受到以色列的
大規模空襲。約菲的部隊於11月2日前往沙姆沙伊赫,他的主要障礙是地形​​和車輛容易發生故障。
以色列海軍艦艇在第9旅前進過程中也提供了支援。

      在沙姆沙伊赫郊區發生多起小規模衝突之後,約菲的部隊於11月4日午夜時分,攻擊該市的
港口。經過四個小時的激烈戰鬥,約菲命令他的士兵撤退。11月5日上午,以色列部隊對埃及部
隊發動大規模砲擊和凝固汽油彈的襲擊。11月5日上午9:30,埃及指揮官哲凱(Raouf Mahfouz Zaki)
上校投降。以色列人有10人死亡,32人受傷。而埃及人大約有100人死亡和31人受傷。另有864名
埃及士兵被俘。


英法對運河區的入侵







       為了支援入侵行動,英國和法國都部署了大量的空軍到塞浦路斯和馬耳他,多艘的航空
母艦也被佈署。塞浦路斯的兩個空軍基地非常擁擠,以至於第三個狀態不好的機場都需要容納
法國飛機。馬爾他島的路卡基地(Luqa)也擠滿了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的飛機。

      英國部署了航母母艦HMS 老鷹號(Eagle)、艾倫比亞號(Albion)和堡壘號(Bulwark),法國有
戰艦珍巴特(Jean Bart)和航空母艦阿羅曼徹(Arromanches)和拉菲特(La Fayette)待命。此外,
HMS 海洋號(Ocean)和鄂休斯號(Theseus)充當了英國直升機攻擊(世界上第一個)的載台。

     英法的聯合艦隊一直被美國第六艦隊騷擾,第六艦隊由海軍中將查爾斯·布朗指揮。該艦隊
由航母USS 珊瑚海(Coral Sea)號和USS 藍道夫(Randolph)號領導,後來由弗萊斯特(Forrestal)號航
空母艦加強。

修改行動(Revise): 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  


       10月30日上午,英國和法國向埃及和以色列發出最後通牒。並於10月31日發起了“火槍手”(Mus-
keteer)行動,並進行了一次轟炸活動。納賽爾鑿沉了40艘船隻,並關閉了運河。 直到1957年初才
再次通航。儘管英法聯軍有運河區入侵的風險,陸軍元帥阿梅爾(Abdel Hakim Amer)命令埃及軍隊留
在西奈。因為阿梅爾向納賽爾保證,埃及軍隊可以擊敗西奈的以色列人,一旦英法聯軍在運河區
上岸,埃及軍隊也可以擊敗他們。

      阿梅爾還建議納賽爾派遣更多的軍隊進入西奈,以實踐他擊敗以色列的承諾。但因為運河區
若被英法聯軍佔領,埃及軍隊就可能被切斷。直到10月31日晚,納賽爾無視阿梅爾的樂觀評估,
並命令他的部隊在西奈脫離戰鬥並撤回運河區,以應對預期的英法入侵。伊登和莫勒(Eden and Mollet
,英國和法國首相)再發出“英法最後通牒”後13小時,下令“修改行動”執行第一階段。   

       以塞浦路斯和馬耳他為基地的英國轟炸機起飛前往開羅,其目的是摧毀開羅機場。當英國
得知美國平民在開羅機場等待撤離時,首相伊登擔心美國平民會因英國的轟炸而喪命,可能會導
致美國激烈的反彈,伊登命令英勇式(Valiant)轟炸機返回馬耳他,而堪培拉式(Canberra)轟炸機
則去轟炸開羅以外的阿馬札(Almaza)空軍基地。不過,英國堪培拉式轟炸機的夜間轟炸效果不大。

      從11月1日上午開始,以航母為基地的海猛毒式(de Havilland Sea Venoms),F4U海盜式
(Chance-Vought Corsairs),和海鷹式(Hawker Sea Hawks)戰機,開始對埃及進行一系列白天攻擊。
截至11月1日晚,埃及空軍損失了200架飛機。隨著埃及空軍被破壞,凱特利(Keightley)下令執行
修改行動的第二階段,英國戰鬥機對埃及領空執行禁航命令。11月3日起,法國海軍航空隊的F4U-7
從航母亞羅曼斯(Arromanches)號和拉斐葉特(La Fayette)號起飛,也參與襲擊了開羅的機場。

      建議採取積極攻勢的法國將軍薄富爾(Beaufre)建議英法聯軍用空降傘兵來佔領運河區,而不
是按照計畫先執行十天的第二階段。不過及在沒有海上登陸的支援下派遣傘兵,需要承擔很大的
風險。到11月3日,薄富爾(Beaufre)最終說服了凱特利和斯托克韋爾(stockwell),採行他的方法。
就這是後來的望遠鏡(Telescope)行動。

      1956年11月2日,英國的第一海軍上將蒙巴頓(Mountbatten)向伊登發出一封信,希望伊登停止
用傘兵降落在運河區的行動,因為該行動,在政治上的成本可能太高。第二天,蒙巴頓向伊登打了
一通希望停止行動的電話,但是被伊登拒絕了。蒙巴頓的觀點和帝國總參謀長杰拉爾德·坦普爾
(Gerald Templer)將軍支持入侵的觀點不同。為了回應蒙巴頓的希望取消入侵的觀點,坦普爾寫了
一份備忘錄,上面寫著:  
       一些在英格蘭的人們說,我們在中東所做的事,將在未來產生可怕的後果。 ......現實是我們
已經檢查過計劃的變異狀況。運氣好的話,我們不僅將防止中東大戰,而且還可能阻止俄羅斯進軍
中東和非洲大陸。


望遠鏡行動:傘兵降落

      11月5日,英國傘兵團第3營的先遣部隊降落在艾蓋美爾(El Gamil)機場,這是一條狹長的地帶,
由巴特勒準將(M.A.H. Butler)領導。這些傘兵被暱稱為 “紅魔鬼”,傘兵降落時在空中是沒有反擊能力
的,但一旦傘兵降落後,就會使用他們的史坦衝鋒(Sten guns)槍,三英寸迫擊砲和反坦克武器,這
些武器的火力效果很好。該營的其餘部隊乘坐直升飛機抵達。在十幾名傘兵傷亡後,該營確保了機
場及周圍區域的安全。

      在隨後的街頭戰鬥中,埃及部隊採取一種有系統的的戰術,在防禦上作戰,儘量造成敵軍的
最大傷亡,只有在對方有壓倒性的兵力時,才撤退到下一個地點。特別是,SU-100驅逐坦克被證明
是城市作戰中的一種強大武器。英國軍隊在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往塞德港前進。然後於下午一點
開始掘壕固守,直到後續部隊的海灘登陸為止。以航母為基地的威斯特蘭威帆戰鬥機(Westland
Wyverns)的密接支援下,英軍先接管了塞德港的污水處理廠和墓地,然後在埃及的海岸警衛隊的營房
,爆發激烈的戰鬥。

      同時,法國的皮爾切伯特(Pierre Chateau-Jobert)中校帶著法國傘兵在拉斯瓦(Raswa)地區。
拉斯瓦是一個被海水包圍的小降落區,但是第10傘兵師的雅克·馬蘇(Jacques Massu)將軍向薄富爾
將軍保證,對他的手下來說,這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法國第二殖民傘兵團(2èmeRPC)的500名
全副武裝的傘兵,從阿爾及利亞的戰鬥中匆匆趕回,重新部署。從諾拉斯2501運輸機(Nord Noratlas
2501)跳出的傘兵降落在阿拉斯瓦橋上(al-Raswa),這次的跳傘還有一些防衛隊獨立傘兵連的戰鬥
工兵。



      傘兵以兩名士兵的代價迅速佔領了橋的西面,而法國海軍航空隊的14.F和15.F,和F4U海盜式
戰鬥機則執行了一系列近接空中支援任務,摧毀了幾台SU-100。 F-84Fs還擊中了塞得港的兩個大
型儲油槽,這些儲油槽接下來的幾天內一直燃燒,並產生遮蔽大部分城市的濃煙。埃及的抵抗狀
況各不相同,有些陣地一直反擊直到被摧毀,而其他陣地則被拋棄,幾乎沒有抵抗。當天上午,
法國傘兵衝進了塞德港的自來水廠,這是一個控製沙漠城市的重要目標。切伯特利用這個成功,
也順便攻擊法德港(Port Fuad)。美國軍事歷史學家德里克·瓦爾布爾(Derek Varble)後來寫道:“空
中支援和激烈的法國攻擊,將法德港的戰斗轉變為埃及的潰敗”。在運河區的戰鬥中,法國傘兵經
常實行他們的“無囚犯”守則處決埃及戰俘。

       塞德港的埃及指揮官木格(Salahedin Moguy)將軍提出停戰協議。他的提議被接受了,並且在與
巴特勒將軍,切伯特和馬蘇(Massu)將軍的會面中,提出了放棄城市和將他的士兵行軍到艾蓋美爾機
場以便送到塞浦路斯戰俘營的條款。木格其實並不想投降,只是提出停戰協議,想為他的士兵爭取
挖壕固守的時間; 當戰鬥再次開始時,裝在貨車上的揚聲器鼓勵抵抗入侵者,宣稱倫敦和巴黎遭到
俄羅斯人的轟炸,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僅靠傘兵是想拿下賽德港不夠的,博富爾將軍和英國
海軍曼利勞倫斯包爾(Manley Laurence Power)上將,催促趕快進行海上登陸,希望第二天就能登陸。
      
      斯托克韋爾和凱特利希望堅持最初的計劃,反對迅速登陸的改變。斯托克韋爾希望嚴格遵守
已經被同意的計劃,並且不願意看到任何變化,而薄富爾則希望改變計劃以適應變化的環境。斯
托克威爾和薄富爾之間的差異,由美國歷史學家德里克·瓦爾布爾總結為:“斯托克威爾贊成現有計
劃;他們有系統的建構行動計劃和充足的幕僚作業,可以降低風險在。相比之下,薄富爾是一個機會
主義者,他認為計劃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計劃本身沒有多少內在(自我存在,不可變動)的價值,
改變的情況或假設,就提供了需要改變計畫的足夠理由“。


英國海軍在賽德港登陸

      11月6日,英國陸戰隊的第40和42突擊隊,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登陸艇、登陸坦克,登陸
海灘。海上的船艦戰鬥群先開火,為登陸提供掩護火力,並對埃及砲兵和砲台造成相當大的破壞。
塞得港城鎮受到嚴重破壞,整個城鎮都幾乎著火。

       42突擊隊的士兵盡可能的繞過埃及陣地,並專心在突破內陸防線。第40突擊隊的陸戰隊員
因為有百夫長坦克的支援,當他們登陸細利亞紅海灘(Sierra Red)時,有很大的優勢。在進入塞德
港市中心後,海軍陸戰隊開始進行激烈的城鎮戰鬥,因為埃及人將賭場宮殿酒店和其他堅固的建
築物做為堡壘。

       納賽爾宣稱蘇伊士戰爭是“人民的戰爭”。因此,埃及軍隊被命令穿上便服,而槍支則自由的
分發給埃及平民。從納賽爾的角度來看,“人民的戰爭”給英國人和法國人帶來了很難解決的兩難
困境。如果盟軍對“人民的戰爭”作出積極的反應,那將導致無辜平民的死亡,從而使世界對埃及
表示同情,並削弱英國和法國的國內士氣。如果盟軍對“人民的戰爭”作出謹慎的反應,那將導致
盟軍部隊容易陷入狙擊手的襲擊,"人民戰爭"的優勢在於“躲藏在非戰鬥人員中,讓士兵很難找
出敵人”。

       這些戰術對英國人尤其有效。英國領導人,尤其是伊登和第一海軍上將蒙巴頓爵士,害怕被
貼上“殺人犯和嬰兒殺手”的標籤,開始認真的試圖限制埃及平民的死亡。伊登經常的干擾修改行
動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轟炸任務。停止他認為可能造成過多平民死亡的轟炸目標,並限制塞德
港登陸處,使用的槍支尺寸,以便儘可能的減少平民死亡。

      美國歷史學家德里克·瓦爾布爾評論說,伊登對埃及平民的關注與旨在恐嚇埃及人民的第二
階段轟炸目標,兩者的矛盾從未得到解決。儘管伊登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英國的轟炸仍然在
第二階段的期間殺死了數百名埃及平民,儘管這些死亡事件,多的是由於轟炸的不精確性,並
不是故意的“區域無差別級轟炸”政策,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德國採取的“城市轟炸政策”。在
塞得港,街頭的激烈戰鬥和引發的大火摧毀了城市的大部分,也造成了許多平民喪生。
      
        當天下午,在法德港附近,又有522名法國外籍兵團的傘兵降落。這些傘兵也得到了法國
海軍航空隊的海盜式戰鬥機支援,雖然法國航空母艦拉菲特號後來有彈射器問題,但他們還是
完成了至少40次的戰鬥飛行。法國人也有AMX-13輕型坦克的幫助。在占領法德港時,外籍兵團
的傘兵殺死了100名埃及士兵,沒有損失任何一個士兵。

     英國的第45突擊隊搭乘直升機攻擊,遇到了激烈的抵抗,岸上的軍營打下了幾架直升機,
而英國艦載飛機的友軍火力,也造成一些突擊隊員和總部人員的傷亡。45突擊隊的直升機突擊
是英國軍隊第一次使用直升機將人員直接送進戰區。領導45突擊隊的泰勒(N.H. Tailyour)中校在
一個仍然受埃及控制的體育場內被錯誤地降落,導致非常倉促的撤退。街頭戰鬥和逐屋清理,
以及防禦非常堅強的埃及狙擊手陣地,抵抗非常強烈,造成了不少的的傷亡。  

      特別在塞得港的海關大樓和海軍之家,發生了非常激烈的戰鬥。埃及人自己摧毀了賽德港的
內港,迫使英國人只好屈就在漁港,登陸他們的部隊。傘兵團的第二營乘船從港口登陸。英國
第6皇家坦克團的百夫長坦克也登陸,到了12:00,他們已經聯絡上法國傘兵。當英國人在塞德
港登陸時,拉斯瓦地方的第二殖民傘兵團的人,也剛好擊退了以SU100驅逐戰車為特色的埃及反擊。

       在塞德港市中心建立自己的防禦陣地後,42突擊隊前往沙利莫罕默德(Shari Muhammad Ali)路,
利用南北向道路與拉斯瓦橋上的法國部隊和城中心區的英軍,相互連結。這個時候,海軍陸戰隊
也佔領了塞德港的儲氣站。由皇家坦克團支援的40突擊隊繼續從事清理市中心埃及狙擊手的任務。
而泰勒則安排更多直升機載運增援部隊進入。

       由於聽到木格希望投降的謠言,斯托克韋爾和薄富爾離開他們的旗艦泰恩號(HMS Tyne)而留
賽德港。登陸後,他們得知謠言不正確。斯托克韋爾和薄富爾都沒有回到泰恩號,而是在塞德港度
過了一天,因此無法看到新聞報導。當天稍晚,斯托克韋爾和薄富爾才知道英法兩國已經接受聯合
國的停火協議。英國陸戰隊本想迅速拿下阿寬塔瑞(al-Qantarah),但是卻陷入了清除塞斯港建築物
內的狙擊手的困境。11月6日夜間,由皇家坦克團的百夫長坦克支援的法國第二殖民傘兵團,才開
始前往阿寬瑞塔。

      清除每座建築物上的狙擊手的需要三名傘兵,而他們與皇家海軍陸戰隊員聯繫的過程,也需放
慢速度。當斯托克韋爾知道停火在晚上9點的五個小時後,將生效時。他命令吉伯(Gibbon)上校和
他的百夫長戰車,加速前往阿寬塔瑞(al-Qantarah),以爭取談判優勢。接下來的是一系列的混亂
戰鬥行動,最終英國軍隊在阿寬塔瑞以北4英里處的阿克伯(al-Cap)村結束前進的行動,因為停火
已經生效。


因為本文是以軍事行動為主,關於這場戰爭的後續,引用中文維基百科的說明如下


停火與撤兵


英法以三國的行動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指責。作為三國盟友的美國也不滿這次秘密行動,他們將英
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義的再次體現。美國總統艾森豪直接致電英國首相艾登施壓。經濟上,美國
政府故意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匯率浮動並貶值15%,同時否決英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申請,
亦停止向英國的經濟援助。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也提交議案要求英法立即撤軍,遭到英法兩國否決
後又敦促聯合國大會召開緊急會議,正式通過決議要求停止戰爭並從埃及撤除所有外國軍隊。

另一方面,忙於匈牙利事件的蘇聯也插手蘇伊士運河危機,甚至警告英法兩國,必要時蘇聯將動用
核武器(雖然北約的情報顯示蘇聯當時根本沒有能夠直接從本土襲擊巴黎或倫敦的飛彈)。美蘇兩
國的介入動機各不相同:美國希望能夠拉攏一批剛剛從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統治底下獨立出來的亞
非拉第三世界國家,避免他們倒向蘇聯社會主義陣營;而蘇聯則能通過插手蘇伊士運河危機淡化國
際社會對其出兵匈牙利的關注。

11月6日,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英法兩國被迫接受停火決議,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島。

影響

蘇伊士運河危機導致了英國艾登政府垮台,並促使之後的麥美倫政府加快非殖民化進程,英國的帝
國殖民體系也遭到毀滅性打擊。蘇伊士運河危機不但導致了一個政府的垮台,更象徵了美國完全從
英國手上正式拿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英國則從全球性大國退化為地區性大國。美國和蘇聯兩個
超級大國成為真正主宰中東乃至全世界的力量。美國支持以色列,而蘇聯則支持阿拉伯世界。這種
格局一直持續到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

對之後在1958年成為法國總統的戴高樂來說,美國並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只有拉攏歐洲其他國家
才可能與美國和蘇聯抗衡,形成第三股平衡力量。此外蘇聯的核攻擊威脅也讓法國下定決心研發自
己的核武器,而法國亦因此決定全面放棄殖民地,加快非殖民化進程。

對埃及總統納塞爾來說,雖然埃及在軍事戰略上徹底失敗了,但在政治上卻獲得勝利,埃及成為阿
拉伯世界對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並是泛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根據地。

地圖的參考書目
1. Wikipedia(n.d.), Suze crisis
     reference 01 Jan 2019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ez_Crisis

2. 季國興,陳和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東戰爭史.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Reply

Use magic

148

Threads

189

Posts

193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Author| Post time 2019-9-21 09:56:36 | Show all posts
軍事指揮官的理解架構的兵、武、術、略、執、氣。

我提出這個理解架構,是希望告訴軍事指揮官,面臨一場戰爭或戰役,可以依照這個
架構,在各個面向做自己能做的最好準備。

但是從寫一個歷史事件的角度來說,我不可能將"當時"的軍事指揮官如何考量這些面向
中的議題的心路歷程,說得一清二楚,只能選擇性的就我所閱讀的資料,挑選一些比較
有趣、或值得注意的議題來加深讀者的印象。請讀者注意這些前提。

兵力
對這場戰爭的計畫者達陽來說,因為這是一場局部衝突,目的是讓英法可以有理由介入以色列、
埃及的爭端,藉機讓英、法軍隊實質上佔領蘇伊士運河。所以計算這幾個國家的總兵力並沒有意
義。以色列參與的人力足夠支持計畫即可。

請讀者參閱開戰前的狀況圖,以色列方面準備了10個旅的兵力參與行動,不過若要認真探究,
菁英旅的202旅、第七裝甲旅、37裝甲旅的戰鬥效能,絕對和第10動員預備旅的效能不同。但
是這都只能存在當時指揮官的腦中,我們這些後人很難從文獻讀到相關資料。另外,達陽也不
可能把整個國家的兵力都拿來使用,北方、東方依舊要留守備部隊。

由狀況圖可知,埃及軍隊的部署,集中在加沙地區和以色列邊境地區,另一個重點是蘇伊士運
河,兩個地區都大約有兩個師的兵力。對以色列的行動區來說,西奈地區的北中部地區,幾乎
沒有兵力佈署。不過因為西奈地區並不大,東西端的幅長約150~160公里,以30公里的車隊行
軍速度來說,五個小時可以走完。因此若埃及軍的機動能力不弱的話,從動員、整備、行軍的
時間推算,3-5小時應該可以進行初步的反擊。



以色列方的每個旅人數應該都是不同的,裝甲旅和步兵旅的人數變化可以是很大的,由於我找
不到文獻資料提供每個旅的人數,所以很抱歉我提供不了人數資料。同樣的埃及方也是一樣,
除非我拿到參謀本部的詳細資料,只憑目前流通在民間的可讀文獻,很抱歉我提供不了太多大
家想了解的資料。雖然大家都認為閱讀戰史,希望可以明瞭這場戰爭的勝負原因,但呼應我前
面文章所說的,戰史只能讓讀者了解到"戰爭"非常淺層、表面的一些歷史事實,我認為真正對
後面時代的讀者更能有幫助的是,了解指揮官們的"思考",因為只有明瞭他們為什麼"這麼想",
才會對我們"學習"如何行動,更具意義。但可惜戰史能提供的資料實在是太少。更何況每一場
戰爭都有它獨特的因素和它的獨特環境,你閱讀到的歷史知識,不一定會重現在你未來的戰場
上。但前面也說過,你也不能不念,雖然價值很低,如果你不事先閱讀,不事先累積知識,臨
到用時,您將只能憑本能做思考。國家不會將軍隊這麼重要的資產交給一個完全沒準備的人。


英、法方參與戰鬥的人,以傘兵為主,由於載具的限制,初期降落的人數都不多,在營到團的
規模,英、法軍隊都計畫第二階段由海上登陸大型部隊支援。不過在聯合國的壓迫下,停火實
施的很快,英、法軍實施的不完整。

武器戰術
英、法兩軍的裝備繁多,但因為入侵塞德港部分,不是我想討論的重點,因此就不說明了。

當時的以色列主要以法國裝備為主,陸軍的主戰坦克使用法製的AMX-13,空軍使用達梭公司的
神祕 Mystère IVA、颶風式 Ouragan

埃及當時的裝備以蘇聯為主,且數量上並不感到匱乏。陸軍的主戰坦克是T-34IS-3,還有一
個很有力的武器是SU-100,空軍使用(米格)MIG-15戰鬥機、(伊留申)IL-28轟炸機。

有關於雙方各武器部隊的戰術,一樣在此沒有太多的資料可提供,但是從整個戰史資料觀察,
雙方的武器戰術,基本上是以色列比較佔優勢。加沙走廊、米特拉隘道、沙姆沙伊赫,基本上
都是以色列獲勝,且傷亡人數也比較少。但是阿布阿格拉位置的較量,如果不是埃及主動撤退,
還算不上埃及被打敗,但如果戰事拖延個幾天,相信還是以色列會取勝,雖然可能是慘勝。

英法軍在塞德港的戰鬥,基本上就是城鎮戰。英法軍和埃及軍對此都只能憑城戰鎮的要領作戰,
英法軍靠訓練精良,裝備佳逐步的占領城鎮,雖然英法軍的大型武器裝備更好,但或許是城鎮中
眾多的建築物遮蔽,大型砲兵武器、戰車、甚至空優的飛機,能給予的幫助都不大,基本上,還
是以人力掃蕩為主,一個建築物一個建築物的慢慢掃除。埃及軍後期混入游擊戰分散兵力加狙擊
手,雖然還是被英法傘兵逐步的逼退,但還是達到遲滯的效果,爭取很多時間。雙方在武器和戰
術上的的表現,基本上是英法軍比較有優勢。傷亡人數依舊是埃及軍比較多。

戰場指揮官的戰略
西奈戰區 以色列方
對西奈戰區以色列方,我們應該主要看達揚的策略。派傘兵占領米特拉隘道,應該是想引起以埃
雙方的衝突,讓它升級為戰爭,而不是邊境的小衝突,可以讓埃及方單方面的息事寧人。隨後的
沙龍旅支援,也符合邏輯性、合理性。但是傘兵的降落地點,和沙龍的侵入路線上,應該都是有
達到奇襲效果,而讓埃及方搞不清楚以色列的意圖。所以沙龍的入侵支援還算順利。

加沙走廊的戰鬥,基本上符合達揚的預期。但是阿布阿格拉的戰鬥,就遇上強大的阻力,也有內
部的因素困擾,造成戰鬥結果不如預期,幸好英、法軍還是入侵了運河區,使埃及方不得不撤退
。所以戰場上以色列的表現基本上可說是符合預期。

但可惜在政治評估上,國際強大的壓力,連英、法兩國也不得不低頭,這一點上已經不是軍事指
揮官能置喙的。

西奈戰區 埃及方
在西奈戰區上,埃及基本上都給予強力的抵抗,雖然最後還是以色列軍成功佔領目標,但是埃及
軍都還是堅守到最後(因為英法入侵運河區)才撤退的。所以我不認為他們的防禦計畫失敗。應該
算是符合預期吧。在米特拉隘道的傑貝亥登,和刺蝟區的阿布阿格拉,埃及軍表現得很好,雖然
埃及沒有贏得勝利,但都讓以色列軍吃足了苦頭,也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讓政治層面的運作可以發
酵。

塞德港戰區 英、法方
由於賽德港算是個高度城鎮化的都市,在這樣的場景上作戰,戰術上使用傘兵空降加上海岸登陸
支援部隊應該是當時手段的通用方法,就算到今天(2019),我想還是差不多吧。因為賽德港從戰
略上看應該是個主要目標(不管政治或軍事都是),我想不出來可以選擇其他目標會比這個地點適
合的。如果想從戰術上迴避城鎮戰,看起來應該不太可能。看起來只能硬碰硬了。

塞德港戰區 埃及方
埃及方的指揮官木格將軍,看來手段是靈活的。懂得利用投降的議題拖延時間。利用城鎮戰的特
點,有大量的建築物遮蔽,讓敵軍的大型優勢武器降低效用,分散士兵加上狙擊手阻擾。而且號
召民兵、分發武器,想將戰爭引入平民,果然讓英國首相伊登綁手綁腳。這樣的戰略都符合拖延
時間的目標。


執行力
自從1948年獨立戰爭後,以色列軍隊就已經贏得威名,美國的軍事歷史學者德里克·瓦爾布爾
(Derek Varble),評論認為當時(1956年)以色列軍隊是中東地區"最好"的武裝部隊。雖然還是
有些"不成熟的軍事準則"、"不完善的後勤"、"不適當的技術"的問題,但是以色列軍隊旺盛的
攻擊意圖,採取主動的精神,整體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

埃及的軍隊一般說來,軍官和士兵的隔閡較深(因為和社會的整體氛圍有關),階級意識比較嚴
重,單位內的領導統御較差,因此不適合攻擊作為,比較擅長固定陣地的防守。也許因為撤退
得太快,我並沒閱讀到軍隊有補給不良,通訊管制不良的問題。但是撤退的很倉促,我不知道
撤退的規劃是否良好,撤退是否有秩序能儘量減少損失? 從資料上看不出來。

不過在加沙走廊、阿布阿格拉、賽德港,埃及軍隊的表現都還符合一般性的預期,都抵抗到不
能抵抗的階段,才撤退。

關於執行力方面還有一事,值得一提。但無關以、埃雙方,而是德里克·瓦爾布爾寫下的關於
英法入侵賽德港的一段話。"斯托克韋爾(英國將軍,當時的英法陸地行動總指揮官)和凱特利希望
堅持最初的計劃,反對迅速登陸的改變。斯托克韋爾希望嚴格遵守已經被同意的計劃,並且不願
意看到任何變化,而薄富爾則希望改變計劃以適應變化的環境。斯托克威爾和薄富爾之間的差異
,由美國歷史學家德里克·瓦爾布爾總結為:“斯托克威爾贊成現有計劃;他們有系統的建構行動計
劃和充足的幕僚作業,可以降低風險在。相比之下,薄富爾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他認為計劃只是
達到目的的手段,計劃本身沒有多少內在(自我存在,不可變動)的價值,改變的情況或假設,就提
供了需要改變計畫的足夠理由“。"

由於每個人的知識經驗都不一樣,斯托克韋爾將軍和薄富爾將軍對作戰計畫的遵守性,看法上有
明顯的差異,我不能說誰對誰錯,或者哪一個是好的。這無關對錯,差異在個人偏好上。也看你
對當時環境目標、尤其牽涉到內部各單位的協調性的考量。我個人是比較偏好薄富爾將軍的想法
,但我也認為你(指揮官)更應該考量內部執行徹底性的問題,假若你帶領的是埃及軍隊,因為他
們的思想或許比較僵化,指揮通訊的靈活性比較低,當你改變計畫時,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混亂。
但相對的,如果你統領的是以色列部隊,他們講究積極主動,小單位的指揮者願意接受高挑戰性
、靈活性高的任務,通訊管制也比較靈活,或許就應該採用薄富爾將軍的觀念。另一個例子,是
二戰時期的蒙哥馬利和隆美爾的差異,一個重計畫重規定,一個相對講求彈性,但結果是英國勝
而德國敗,當然你也可以說,德國敗不是隆梅爾可以左右的。但我要說明的是,在當時的環境下
,蒙哥馬利這樣的個性,可能也剛好適合當時英國軍隊的處境或執行力狀況。所以對行動哲學
的選擇,你應該先評估好你自己部隊的狀況。


士氣
關於這場戰爭,我從閱讀文獻的資料上,並沒有發現特別的記錄。

我們一般對以色列軍都認為他們裝備好、士氣佳、執行力高,對米特拉隘道、加沙走廊、沙姆沙伊
赫的爭奪戰來說,他們的表現算是符合預期的。阿布阿格拉戰鬥的部分,葛瑞區博士(Dr. George W.
Gawrych)在阿布阿格拉之戰,有很詳細的記載,第10旅的問題雖多,但是達陽的處置也很快,
這只能算是一個小插曲,對整體的結果並沒有大影響。

埃及軍隊我認為表現都符合指揮官們的期待,沒有哪個地方不戰而降,也沒有長官拋棄部屬的問
題,給予入侵軍的抵抗也很強烈,不管面對以色列軍還是英法軍都相同。雖然它們不算打勝仗,
但也沒有特別糟糕的不抵抗的問題。

英法軍在這場戰爭中,應該算是強勢軍隊,傘兵部隊或突擊部隊,本來就是訓練精良的菁英部隊
,(自信心)士氣本就會高於一般部隊,表現應該算符合期待。


總結論
從上述的分析可知,從軍事觀點而言,各家軍隊都算表現符合(一般人)預期,雖然軍事上,埃及
還是弱勢的一方,但在政治層面,納瑟(當時的埃及總統)贏得了國際與論的壓倒性勝利,英法想
以既成事實的結果要國際社會買單的計畫,最後是落空的。基於本站的宗旨不想做政治討論的文
章,所以這場戰爭的討論,我們先就此打住。



Reply

Use magic

You have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Login | 申請加入會員

Points Rules

Archiver|Mobile|Strategy WarMap  

2024-3-29 16:09 GMT+8 , Processed in 0.0367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Quick Reply To Top Return to the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