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Publish time 2019-12-26 10:29:10

越南戰爭~1963.01北邑之戰(Battle of Ap Bac)

越南戰爭~北邑之戰(Battle of Ap Ba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Ap_Bac

翻譯者: 陶盛濤


註: 在1975春節攻勢一文中,有越南越戰時期的全境圖及省份圖,請自行參考了解相關
的地理位置。

背景

1950年代後期,當時南越的總統吳廷琰(Ngo Dinh Diem)發起了一場反共戰鬥,旨在剷除
“落後的”越共部隊。但這個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最終升級為越南戰爭。

那時,北越本來希望根據1954年的《日內瓦協議》,可以舉行一次選舉,讓北越和南越統
一。北越本來擔心美國會直接支持南越,所以採取不惜一切代價要避免戰鬥的政策。但是,
吳廷琰的南方政府因為不是日內瓦協議的簽約方,所以抵制選舉,讓選舉無法執行。同時,
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小規模的衝突。不過北越擔心引發美國的介入,所以對這些衝突並沒有
軍事支持。南越境內的共黨游擊隊,被迫撤退到山丘和河口等無法進入的地區。隨後和南
越政府軍僵持,因為南越部隊花了很長時間才到達這些地區,以致游擊隊戰士能夠毫不費
力地撤退。

美國的大規模支持始於1960年代初期的肯尼迪政府時期,隨著大量美國特種部隊的到來,
為南越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直升機的到來,極大地改變了戰鬥的性質。直升機使南越士
兵能夠迅速飛往該國幾乎任何地方,而只需很少的時間就可撤退。整個1962年,聯合部隊
在截擊越共方面越來越有效。這些策略,加上裝甲運兵車的使用,給剛起步的越共部隊造
成了沉重的損失。輕武器的越共沒有能夠阻止裝甲運兵車的武器,只能被迫逃離,造成大
量人員傷亡。

當時最成功的南越部隊是第7步兵師,由黃文高(HunnhVănCao) 上校領導。他的美國顧問是
保羅·范恩中校(John Paul Vann),他與策劃人(planner,應該是作戰參謀,參三)理查德·齊格
勒上尉(Richard Ziegler)共同指揮了該部隊的大部分活動。他們在1962年的軍事行動中取得
了最大的成功,與準軍事和民防自衛隊一起消滅了2000多名越共VC戰鬥人員,並切斷了數千
人的補給。

但是,南越軍官通常不願承受的大量人員傷亡。黃的部隊曾幾次處於很好的位置,可以誘捕
並消滅整個越共營,但他會以一些藉口關閉陷阱,並允許敵人逃脫。這種舉動最初使范恩迷
惑不解,范恩試圖將黃文高上校改造成一個具積極性的指揮官。但范恩不知道的是,吳廷琰
會譴責或降級失去過多士兵的軍官,無論這個行動有多成功。 吳廷琰對使用軍隊來保護自己
的政權,比消滅越共更感興趣。他的解決方案,是用天主教的政治親朋好友,和諸如黃,黎
光東和尊室訂之類的朋友來填補ARVN(南越政府軍),他們雖然沒有軍事能力,但卻有助於防
止政變。某次在高速公路上發生小規模武裝衝突後,造成少量南越軍人傷亡,有幾輛卡車也
被摧毀,黃文高被召回西貢,並受到吳廷琰的譴責。黃被召回後,范恩和他的顧問組被迫結
束了聯合計劃會議,此前這個協調會議取得很大的成功,也代表他們所在的地區,實際上結
束了積極性的軍事行動。本來,黃上校使用他們開發出來,非常出色的軍事情報網絡,來查
找只有少量越共部隊的地區,並謹慎計劃在那些地區進行軍事行動,他已經儘量避免傷亡。
在許多情況下,軍事行動甚至僅在紙上執行,他們想利用這些不存在的行動,設法增加軍
事行動的節奏。

1962年,吳廷琰決定將環繞西貢的南部地區軍事指揮權一分為二,將前第三軍的作戰區域,
面積縮小,往北覆蓋西貢的東北部地區。新組建的第四軍,則接管西貢西部和西南地區。 黃
被提升為將軍並擔任新的第四軍戰術區的​​指揮官,這個地區也涵蓋了原本第七步兵師的作戰
區域。黃的參謀長譚斐定(BùiĐìnhĐạm)上校被任命為新的第7師指揮官。當吳廷琰第一次向
他說明新職時,譚上校表達了對自己能力的擔憂。儘管如此,他還是接下了黃文高的前位置,
並歡迎范恩的美國顧問,重新參與計劃工作。儘管領導班子發生變化,但第七步兵師仍然有
不可承受太多傷亡的老問題。

序曲
1962年11月,越共第2軍區命令第261營和第514營(以定常省Dinh Tuong為作戰基地),摧毀
阿普坦索伊的戰略村,並同時攻擊南越政府軍對南部地區的掃蕩行動。 1962年12月28日至
30日之間,一架裝有竊聽設備的美國飛機,定位到越共的無線電發射機。信號發射自定常省
阿普坦索伊(Ap Tan Thoi)的戰略村外,此位置剛好是第七步兵師總部所在地。范恩的情報官
吉姆·德拉蒙德(Jim Drummond)獲得的無線電攔截信號和其他信息表明,越共正在以阿普
坦索伊作為總部所在地。此外,南越情報人員和美國情報人員都認為,越共已經部署了一支
由120人組成的加強連來保護發射器。雖然越共部隊通常會都比情報指出的單位大或人數多,
但ARVN還是指示第七步兵師進攻阿普坦索伊村。

齊格勒起草了一個適合攻擊小型敵方編隊的作戰計劃,齊格勒是譚上校和第七步兵師的作戰
參謀的美國顧問。齊格勒的計畫,代號為"德唐一號"行動(Duc Thang I)”。計劃中將用ARVN
從三個方向進攻阿普坦索伊村:第7步兵師第11步兵團的3個步槍連從北方攻擊。定常省民防
團將從南向北方向以不同的縱隊前進;另一個由13輛M113裝甲運兵車組成的連,搭載一個步
兵連,從西南方攻擊。 M113運兵車和步兵連可以作為機動後備部隊,也可以作為反擊部隊。
越共如果開始撤退,M113被部署在容易轉移的接觸區域,可以追擊。此外,譚上校還在潭溪
(Tan Hiep)機場(10,421°N 106,336°E)部署兩個步槍連,可以由美國陸軍第93運輸連的直
升機將其快速帶入戰場。





在以前的經驗場景中,美國情報雖然已經追踪到越共無線電發射器的位置,但是這些發射
器經常在ARVN發動攻擊前,經常被移動位置。因此齊格勒曾私下詢問,越共在阿普坦索伊
是否有多達120名士兵。實際上,在1963年,越共已經改變了政策,從本來的躲避ARVN改
為佔領和戰鬥。第261營第1連和第514營第1連的總兵力為320名正規兵,兩個連分別部署位
於北邑(Ap Bac)和阿普坦索伊村(Ap Tan Thoi),兩地相距約1.5公里(0.93英里)。兩個合併
的連隊有大約由30名的當地游擊隊士兵支援,這些游擊隊士兵本來擔任偵察員,彈藥攜帶者
,人力拖車運輸者和緊急替換者。在阿普坦索伊和北邑的越共第261營和第514營的部分單
位,臨時編組成一個“複合營”,由海黃上校指揮。

越共261營的領導人剛剛轉換到海黃上校,在他之前是圖凱。海黃上校是一個南越人ˊ的革命
者,1954年才從北越歸來。在該營的士兵中,圖凱並不受歡迎,因為他要求非常嚴格而且標
準很高,對細節也非常謹慎。相比之下,海黃上校則放鬆得多,並獲得了第261營士兵的高度
信任。因此,由於他強大的領導才能和受歡迎程度,海黃上校被選為指揮北邑的越共部隊。
在海黃上校的指揮下,大多數越共士兵都配備了被俘的美國武器,例如M1 Garand、M1卡賓槍
、BAR輕機槍、.30口徑機槍和一門60mm迫擊砲。

在戰鬥前的幾天,海黃上校參與了一個對南越政府的重要襲擊。定常省的越共情報員報告說,
有71輛卡車的彈藥和其他物資從西貢運到了北邑地區東北方位置。此外,根據在西貢的知名記
者也是秘密的越共情報員凡紹安(Pham Xuan An)提供的信息,海黃的士兵通過研究美國的武器
裝備手冊,直到最後一刻,都還在做反直升機和對抗M113的訓練。此外,由於來自ARVN的未
編碼無線電通信,越共捕獲ARVN的無線電信息,攔截到ARVN即將攻擊的消息。越共部隊還充
分利用了當地的地形,在阿普坦索伊北部,東南部的綠樹成蔭的小溪和南部的北邑佔據了有
利位置。他們的位置被樹木和灌木遮蓋住,這使他們很難從空中看見,這些位置也對重型武器
的射擊,提供了良好的保護。在北邑的南部和西部,越共部隊事先在灌溉大堤前挖了一系列的
散兵坑,使它們在周圍的稻田中暢通無阻。散兵坑足夠深,足以讓一個人站起來,更大者,足
以容納兩個人的機槍操作。在散兵坑線的後面,灌溉大堤使越共單位彼此容易通信。簡而言之,
越共的事前部署比任何攻擊力量都有很大的優勢。

戰鬥
戰鬥開始
1月2日上午04:00,越共偵察員在北邑和阿普坦索伊戰略村的周圍,聽到卡車和船發動機發
出的聲音,因此海黃上校發出了戒備令,命令他的部隊拿起武器並緊急在散兵坑就位。發出
命令後,兩個村莊的大多數婦女,兒童和老人都逃到附近的沼澤中躲藏。

本來需要30架的CH-21 翔鷹直升機,空運整個ARVN第1步兵營(第11步兵團),但只有10架
可用。結果,譚上校一次只能派一個連到戰場上。大約在07:00,第一波CH-21直升機卸下
了第一批南越士兵。這些部隊必須維持其陣地,直到該營的其他連到達為止。由於南越正規
部隊的延遲到達,由定常省省長林光書(Lam Quang Tho)少將指揮的民防特遣隊A和特遣隊B
,獨自前往敵人的陣地。

按照計劃,特遣隊A的第一個民防營開始由南向北朝北邑前進。海黃上校知道民防營已經
接近了,所以他指示在北邑的的連長要做好準備,因為他們會開第一槍。 越共無線操縱員使
用俘虜的美國通信設備,通過監視政府軍使用頻道來跟踪民防營的動向。當領先的民防營到
達距北邑南端30米(98英尺)的地方時,越共就從散兵坑向他們開火,並立即殺死了領先連
隊的指揮官並炸傷了特遣隊指揮官。當領先的民防營士兵在堤防中尋求庇護時,特遣隊A的
進攻動能就停止了,他們試圖在越共部隊的側翼突圍但失敗了。在此期間,由於民防隊的前
進觀察員無法站起來觀察砲彈的落點,因此砲兵的支援是無效的。簡而言之,一輪接一輪的
大砲落點都落在越共陣地的後方,而不是他們的散兵坑。更糟的是,林光書沒有派特遣隊B
去營救特遣隊A。

北邊阿普坦索伊,ARVN第11步兵團第一營的三支連隊並沒有更好。他們沿著三個獨立的軸
線向南行進,朝著他們的目標前進。同樣,第514營隱蔽的越共士兵允許對手前進入20米
(66英尺)的範圍內,才開火。立刻的,南越步兵被迫趴在地面上。接下來的五個小時內,
他們設法發起了三次主要攻擊,但都未能打破越共的防線。到09:30時,譚上校的最後一批
預備隊連終於空運到潭溪機場,大約晚了兩個小時,因為在大霧中,美國駕駛員的CH-21型
直升機被禁止著陸。CH-21因其形狀而被稱為“飛行香蕉”。整個上午大霧都壟罩在潭溪機場
上空。隨著北部和南部的地面進攻陷入困境,譚上校決定進攻東部和西部來延伸越共部隊
的防線。

譚上校要求范恩乘坐L-19偵察機在戰場上盤旋,以偵察北邑東側和西側的可能著陸區,在那
裡或許可以增添援軍以發動新的進攻。范恩要求飛行員在北邑的樹林做低空飛行。儘管駕駛
員看不到任何越共陣地,但由於戰鬥開始以來,越共的火力對民防隊的攻擊,范恩知道在小
村莊的南端有一個防禦很堅強的陣地。當范恩L-19飛機飛越西部樹林時,越共士兵從他們的
散兵坑中注視著他們,但他們沒有開火,因為他們知道飛機正試圖引起他們開火,以標記其
位置。儘管范恩感到懷疑,但他認為這是一個更好的著陸區,因為儘管其他地方發生了激烈
的戰鬥,該地區還是很安靜的。

范恩然後命令飛行員與另一架L-19偵查機聯絡,後者正領導著十架CH-21直升機載著潭溪機
場來的第一個預備步兵連。范恩向10架CH-21直升機的指揮飛行員傳達了一個信息,這些直
升機由5架最近才部署的UH-1休伊武裝直升機陪同,UH-1配備了7.62毫米機槍和2.75英寸火
箭,並指示他將預備隊著陸在北邑的西部和南部樹林線約300米(980英尺)的地方。最大程
度地降低越共的.30口徑機槍的效力。但是,在戰爭的初期,美軍之間的指揮關係並不完善,
美國空勤人員(飛行駕駛員)不太在意地面顧問的指示,尤其是被視為霸氣顧問的范恩。指揮
飛行員並沒有遵循范恩的指示,而是決定帶領他的直升機隊越過阿普坦索伊南部並沿著小溪
到達北邑。美國飛行員將直升機降落在北邑以西200米(660英尺)處,在那裡他們受到越
共機槍和小型武器射擊。

五架UH-1武裝直升機立即以2.75英寸的火箭彈襲擊了越共陣地,但未能壓制敵軍的火力。
南越士兵從直升機上下來後,一架CH-21嚴重受損,無法從地面上起飛。第二架CH-21被
派去營救機組人員,但它一碰到地面也被打壞。UH-1休伊直升機返回準備接載了兩架被
擊落的CH-21的機組人員。當它準備著陸時,主旋翼被敵人的砲火擊中。飛機向右翻轉墜
毀。幾乎同時,第三架CH-21也遭受了嚴重損毀,被迫降落在距前兩架直升機不遠的稻田
上。到10:30時,所有降落在戰場上的南越士兵都被北邑村莊內部發射的火力猛烈射擊,
無法移動。在第一架墜毀的直升機上的中士阿諾德·鮑爾斯(Arnold Bowers)來回奔跑,
以營救受傷的美國飛行員。







裝甲運兵車的到達
鮑爾斯營救受傷人員的活動後,他從南越士兵借來了一個野外無線電,以協調火砲和空中
攻擊。後來,兩架AD-6掠奪者飛機飛越北邑,用傳統炸彈和凝固汽油彈襲擊了茅草屋。被
釘在地上的南越士兵相信他們的苦難已經過去,所以他們站起來看看越共是否正在撤離自
己的陣地。越共士兵向站起來的南越士兵開火,殺死了幾人。范恩然後用無線電呼叫ARVN
第二裝甲騎兵團的高級顧問詹姆斯·B·斯坎倫上尉,並告訴他,四架美國直升機被摧毀或
被釘死在該騎兵團陣地東南約1,500米(4,900英尺)處。斯坎倫被告知要讓他的ARVN同僚
利通巴上尉(第二裝甲騎兵團第四機械化步槍中隊的指揮官),營救被困的ARVN步兵連和直
升機。

利通巴中尉說他不會接受美國人的命令。他還爭辯說,將13輛M113裝甲運兵車跨越坎巴凱
運河前往北邑將使越共能從容撤退,因為這需要太多時間。范恩和利通巴之間發生了爭執。
最終,范恩在潭溪機場的指揮所無線電呼叫了齊格勒,並告訴他要求ARVN第七步兵師的指揮
官命令利通巴的部隊立即向北邑移動。此後不久,齊格勒在譚上校的允許下返回,利通巴也
被命令將他的M113裝甲運兵車移動,向燃燒小村莊升起的白煙方向前進。美國顧問們對利
通巴的M113,能夠扭轉戰局充滿信心。在以前的場合,越共的士兵經常在M113裝甲運兵
車出現時,就逃離戰場。但是,與先前的交戰相反,越共指揮官海黃命令第261和第514營
的士兵將他們所擁有的一切火力,向南越士兵射擊,因為在泥濘的稻田中撤退,會導致一定
人數士兵的死亡。

ARVN的M113可以輕鬆穿越湄公河三角洲一帶,一般較淺的溪流。但是重10噸的M113卻陷入
了更深的坎巴凱運河的泥濘,迫使裝甲車上的成員和步兵連砍筏灌木叢和樹木來填滿運河,直
到其深度淺到足以讓M113穿過去為止。當利通巴試圖獲得適當的前進授權時,救援行動進一
步的推遲了,因為他被命令不可以接受美國顧問的命令。在裝甲編隊上空飛行的范恩要求
利通巴立即前進。利回答說,他不會接受美國人的指示。當范恩威脅要槍斃他時,他很不情
願地繼續前進,但步伐很慢,繼續朝著加強防護的越共陣地前進。

同時,第四架CH-21返回北邑試圖營救被擊落的直升機機組人員,該飛機也遭到地面火的嚴
重破壞,被迫降落在泥濘的稻田上。越共創下了新的記錄:這場戰鬥是他們在幾個小時內第
一次摧毀或擊落五架直升機。在13:30,利通巴的M113編隊終於在北邑西側被擊落的直升
機邊上接近。 M113以單車而不是多車編隊的形式接近著陸區,並立即被小村莊內的越共發射
火力阻止,後者能夠一次將火力集中在一個目標上。南越軍的M113機槍人員從腰部上方露出
車外,因此很容易成為狙擊手的目標;到當天結束時,有14名南越軍M113成員因暴露而被殺
。兩台領先的M113終於能夠接近被擊落的直升機旁邊,但是一名司機頭部因為露出艙口外,
被打死。利通巴中尉在他車中因砲彈震盪被打昏。

斯坎倫在鮑爾斯的幫助下,援救受傷的人員,並將他們帶回M113編隊。這時,南越M-113
開始撤退了,同時向天空漫無目的地發射了.50口徑機槍。當利通巴中尉恢復後,他的連隊對
越共陣地發動了視距內的正面攻擊。當M113接近目標時,一名越共班長和他的士兵跳出了
他們的散兵坑,並向攻擊部隊的領先群投擲了手榴彈。裝甲車編隊的人員之間的凝聚力和
士氣迅速惡化,因為同時擔任車長的指揮官和機槍手的士官被殺,由經驗不足,訓練不足
的人取代。


為了克服越共的陣地而進行的最後一次努力,一台裝有噴火器的M113被送到越共陣地位置
100米(330英尺)以內,向西(東)邊的木線開火。噴火器的射程可達200米(660英尺),
但當操作員開火時,火焰僅在30米(98英尺)後就熄滅。後來發現,M113乘員將不正確數
量的膠凝劑與汽油混合。 M113連隊發起的最後一次攻擊失敗。在第14:30左右,第4機械
化步槍中隊被擊敗並且士氣低落,退出了戰鬥。

在那個階段,范恩對特遣隊B的民防隊士兵感到沮喪,因為他們似乎並不急於到達北邑,
在他們從戰場西南側進軍時,他們搜尋了一所房屋,動作慢吞吞。在擊敗越共的最後努
力中,范恩飛回潭溪機場,並要求黃文高在北邑東側部署一個空降營,這是越共最合乎
邏輯的撤退路線。范恩希望通過封鎖四方的撤退路線,將越共困在小村莊中,並使用南
越傘兵的一個精銳營殲滅他們。令范恩失望的是,黃堅決反對這一想法,並決定將一
個空降營部署在西側的M113編隊之後。范恩指責黃文高想讓越共逃走,以避免進一步的
南越士兵傷亡。但是,黃文高認為,一個被包圍且有強大防禦的敵人比撤退的敵人要更
加兇猛,因此他希望在北邑和阿普坦索伊的小村莊內的越共單位,撤退時,穿過戰場的東
面來暴露自己,他可以用大砲和空中力量摧毀它們。黃文高對范恩也失去了信心,因為
黃認為范恩使過多南越士兵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以挽救少數美國人的生命。 ARVN聯
合總參謀長陳善謙(Tran Thien Khiem)將軍參與了辯論。他不反對黃的計劃,因為這與
吳廷琰總統通過的“農村革命發展計劃”和“丘和(Chieu Hoi)計劃”挽救越南人生命的目標是
一致的,該計劃鼓勵越共的戰鬥人員加入南越軍隊。

空降部隊的參與
范恩認為繼續與黃吵架毫無用處,因此他爬回了L-19偵察機,離開了潭溪機場。整個下
午,他繼續敦促黃文高迅速部署南越傘兵。他擔心這場戰鬥會是目前為止,南越軍隊最
大的失敗。黃曾承諾部署剛剛到達北邑西南側的第二個民防營,並於16:00左右將ARVN
第8空降營放到利通巴的裝甲運兵車後面。下午晚些時候,一架C-123載著有300名南越傘
兵,接近目標時,並馬上引來小村莊內的火力。 C-123飛行員改變航向以避免地面炮火,
但南越傘兵指導員或美國飛行員均未對此變化進行補正。結果,傘兵降落在堅強的的越共
陣地前面,而不是機械化步槍中隊和民防營後面。

這樣越共的戰士反而一個一個地解決南越傘兵,有的是他們下降時,有的是降落傘卡在
樹上。那些到達地面並倖存下來的傘兵試圖向前移動,但是處於偽裝位置的越共士兵向
暴露在露天稻田中的傘兵開火。儘管有犧牲,但ARVN第8空降營不為所動,發動了小型
單位的進攻,但每次都遭到擊退,零星的戰鬥一直持續到日落。到當天結束時,空降營
已經失去了19名在行動中陣亡的士兵,另外33名受傷。與南越人一起跳傘的美國顧問
弗萊徹·韋爾上尉和羅素·科普特中士也受傷。當夜幕降臨時,海黃上校知道南越部隊正
在從三個方向進攻。他的東部側翼仍然開放,他命令第261和第514營精疲力竭和彈藥
不足的兩個部隊,在阿普坦索伊的南端集合。他們最後帶著死傷的戰友撤離了稻田。







范恩想用一架C-47施放照明彈的飛機照亮北邑和阿普坦索伊的東翼的稻田。他想用500發
的砲彈,在越共撤退撤退時將其摧毀。黃文高不贊成使用照明彈,因為它可能會暴露空降
營的夜間防禦陣地,而是命令以每小時四波照明彈的速度發射100發砲彈。2200,越共
指揮官黃海帶領他的兩個連隊離開阿普坦索伊,前往里德濕地(Plain of Reeds)的大本營,
而當地部隊則以不同的路線離開,繼續在當地躲藏。第261營第1連領導該縱隊,隨後則
是載有死者和傷者的人力拖車。第514營第1連掩護編隊的尾巴,他們的一個排作為後衛
。受傷的越共士兵被轉移到阿普坦索伊東側運河上,其餘編隊繼續前進。 1月3日07:00
,海黃的人員成功到達目的地,沒有被發現。

後記
1月3日,西方記者與美國顧問一起參觀了廢棄的北邑小村莊。當記者尼爾·希恩問羅伯特
·約克(Robert York)將軍出了什麼事。將軍回答:“這看起來就是發生的事情,男孩。
他們逃走了,那就是發生的事。”不久之後,18個小時之後,南越軍用砲兵營砲擊了北邑
村莊。砲彈又炸死了五名南越士兵,炸傷了十四人。范恩在戰役初期做出了重要決定,
他將這場災難的發生歸咎於南越。 “這真是令人痛苦的表演,就像往常一樣。這些人不會
聽。他們以同樣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犯同樣的錯誤。”根據莫亞(Moyar,2008)的說法
,范恩在指責南越軍時,也想掩蓋美國人有缺陷的情報和領導能力不佳的問題。他希望
向南越施加壓力,讓未來的行動可以變化成他期望的方式。

越南軍事援助司令哈金斯將軍(Paul D. Harkins)對戰鬥進行了較為樂觀的評估。他認為這
次行動算是一次重大的成功。 越共放棄陣地後,南越部隊佔領了北邑和阿普坦索伊的小
村莊。哈金斯對這場戰役的成功評估,是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軍事教條,在這種
教條下,敵對雙方的部隊進行了傳統的聯合兵種戰鬥,目的是奪取對手控制的領土,以
這個準則來說,戰鬥結果是成功的。但是,越共們對揭露吳廷琰政權及其軍隊的弱點比
較感興趣。 莫亞認為,哈金斯利用傳統教條做樂觀評估,其實想掩蓋在戰術和戰鬥準備
中,ARVN指揮官及美國顧問對行動安排上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由於他的態度,南越和
美軍都沒有從這場戰鬥中學到有益的經驗。

參加戰鬥的南越部隊在摧毀越共的嘗試中損失慘重。南越軍的傷亡包括83名士兵陣亡和
至少100人受傷。包括顧問和機組人員在內,美國參與者3死8傷。派出支援該行動的15
架美國直升機中,只有1架完全沒有損傷,有5架被擊落或摧毀。

對於越共來說,北邑戰役標誌著他們第一次堅持反抗,與一個大型的南越軍部隊作戰,
儘管人數超過了五比一。面對壓倒性的人數和火力,越共取得了第一個事實上的勝利。
他們成功地阻擊由砲兵、裝甲部隊以及美國空軍提供的裝備精良的南越軍部隊。儘管
13架戰機和5架UH-1武裝直升機投放了600多發砲彈,凝固汽油彈和其他彈藥,但越
共的傷亡只有18名士兵被打死,和39人受傷。

北邑之戰對南越政府和美國介入越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越共來說,這場戰鬥是
一個里程碑。對於個別的越共士兵而言,戰鬥表明,他們可以擊敗名目上火力較強的
ARVN部隊,​​因為他們裝備有最新的裝備以及來自美國的大量支持和資金。在軍事上,
這個戰役大大提高了越共指揮官和士兵的士氣和信心,他們在前一年經歷了嚴重的挫
敗。在政治上,第261和514 越共營能對ARVN部隊,造成不成比例的損失而獲得的聲
望,從而在其行動區域施加更大的影響。

儘管“戰略村”取得了初步成功,並且在1962年加強南越軍的軍事行動。但北邑之戰,
所發生的事件給吳廷琰政府帶來了額外的壓力,因為他顯示出來,吳廷琰政府對抗越
共,還沒有準備好,特別是在湄公河三角洲這個區域。

admin Publish time 2020-3-5 06:25:56

戰場指揮官分析架構
軍事指揮官的理解架構的兵、武、術、略、執、氣。

我提出這個理解架構,是希望告訴軍事指揮官,面臨一場戰爭或戰役,可以依照這個
架構,在各個面向做自己能做的最好準備。

但是從寫一個歷史事件的角度來說,我不可能將"當時"的軍事指揮官如何考量這些面向
中的議題的心路歷程,說得一清二楚,只能選擇性的就我閱讀的資料,挑選一些比較有
趣、或值得注意的議題來加深讀者的印象。請讀者注意這些前提。

北邑之戰是一個分析打敗仗很好的案例,可以給初入戰略之門的年輕軍官,增加
對軍事行動失敗案例的反面經驗。

兵力
南越軍
第11團的三個步槍連,以每連120人計,估計為360人。
兩個民防營,估為每營600人,合計為1200人。
5架UH-1攻擊直升機。
CH-21直升機上的步兵連,估為120人。
一個裝騎連13輛 M-113(搭載一個步兵連)。
一個傘兵營300人。
支援砲兵(未估計)。

越共
兩個連320人。
據文獻描述只有一挺60mm迫擊砲。其餘為機槍及步槍。

簡單計算雙方為5:1。

對這個案例來說,單純的計算兵力然後以此為評估勝負的主要依據,是不適當的。
我認為對一個評估者來說,對抗雙方兵力的素質、武器裝備在同等或類似水準,兵
力數量評估或許才會成為主要的考量因素。但何謂同等水準? 每個人的自由心證都
不一樣。這也常常是你和同僚(甚至是上級)看法不一的主因。



武器與戰術
和越南戰爭的主文一樣,在此討論武器對這場戰鬥的意義不大。因此略過不討論。

越共的戰術
基本上從文章分析,越共的戰術是充分利用樹林的掩護效果,加上散兵坑,作堅強
的抵抗。說到底並無太奇特的地方。

南越軍的戰術
從文章來看,南越軍似乎只會拿著槍往前衝鋒,遇到火力抵抗則就地掩蔽。不過和
多數的戰史文章相似,許多細節並沒有描述出來,不知道是篇幅限制還是作者也不
知道,以下是我個人閱讀文章時的疑惑:
1. 沒有預備性砲擊? (個人猜測:可能是為了奇襲目的,避免打草驚蛇,所以省略
    了預備性砲擊)
2. 南越軍的步兵進攻沒有戰術可言? 南越軍似乎只會直衝抵抗陣地? 其他例如: 聲東
    擊西?迂迴? 側翼攻擊?雖然從資料上看,原始的計畫是"合圍",但對方的兵力
    狀況和計畫不同,這是軍事行動常有的是事情,不過單純計算人數,南越軍有五
    倍的優勢。就算各個不同單位間有協調不良的問題,但是第11團三個步槍連,遇
    到抵抗後也沒有太積極的作為? 令人百思不解。是怕自己單位的人命增加損傷,
    所以有抵抗就裝裝樣子,實際的打算是就地掩蔽,等別人去衝鋒陷陣。還是軍官
    及士兵對基本戰術都不做訓練? 但如果是這樣,文章的前面(背景第四段)說第七步
    兵師成功的殲滅敵人2000名越共,並切斷了數千人的補給,文章邏輯上實在有點
    前後矛盾。
3. 同理,13台M-113部分,文章上看起來是這個單位訓練嚴重不足,但第七步兵師
    應該算是比較能打仗的,會有這樣的單位也很令人驚奇,總不會是換了一個師長
    ,單位的作戰技能一夜之間全部不見了。

以上雖然是我個人的疑惑,但這邊寫出來的原因是,就像所有的戰史文章一樣,作
者無法、也不會把所有細節描述得非常詳盡。現實環境中,人類可以很迅速地處理
大量資訊,但是寫文章則不同,不僅耗時,讀者也看不下太多字。因此文獻通常是
精簡處理,和真實世界相比,文章寫的再多,對比現實環境的資訊量都少很多。對
一個實際世界的決策者而言,"書"能提供的"訊息",其實是遠遠不足的。讀者想從
簡略的文獻描述,就讓你學到一個在現實世界可以實用的方法,通常是不太可能的
,就算有相對合用的方法,都還是必須靠你自己的聰明才智對方法做某種程度的變
化,才可能讓你利用在現實環境中。

對戰略而言(越高層次的戰術,越接近戰略),從舊的歷史文章中,"學習歷史知識"
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要在實際環境中應用你學到方法,還要打敗對方,則不
容易。這也是一名軍官要先搞清楚的第一件事。課堂上教你的"學問",只能增加你
的常識而已,距離現實環境中的實用,還要靠你自己的聰明才智加以判斷及變化,
才有可能拿來爭勝。

戰場指揮官的戰略
越共軍
其實事後看起來,越共軍其實是抱了很大的決心打這場仗,整個單位應該都已經有
準備犧牲的決心。此前越共的戰術是打了就跑,"抵抗"然後"撤退",這次反轉為"抵
抗"-"堅持"。面對南越軍的數量優勢,可怕的美軍火力。這場戰役的結果,應該是
出乎越共軍領導人的預期吧!我認為他們也沒料到這樣的結果。戰術上,越共軍只是
就有利地形掘壕固守,說起來戰術上並沒太奇特的地方。

戰略上,從"抵抗"然後"撤退",轉變為"抵抗"然後"堅持"。我認為是越共/北越鬥爭
過程的必然路徑,因為抵抗撤退路線已經執行了好幾年,如果永遠都採取這個策略
越共軍自己的信心會先垮掉,也不容易凝聚人民的信任。

南越軍/美國
看起來南越軍的主軸是"純粹的避免傷亡",這樣的態度我認為和"願意戰鬥但設法
使用好的戰術,減少傷亡,兩個態度是不一樣的。從戰爭的角度來看,主觀上
不願意犧牲,對武力鬥爭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從別的方面來思考,為什麼吳
廷琰會有這種的考慮,說實話我不知道,但我認為吳廷琰也不是笨蛋,這些疑惑
就留待你自己思考。

對美軍來說,這場戰役比較值得檢討的,應該是,軍事顧問的角色是甚麼? 界線在哪
裡? 軍事顧問可以進階到指揮官的角色嗎? 如果你是一個比較積極的人,我想都會和
范恩的舉動類似。這個問題如果僅從文章的描述來看,看起來美國顧問,並不了解南
越軍的"整體狀況"。(所謂整體狀況是指全部的狀況,因為我也無法簡單定義何謂"整體
狀況",姑且先用此名詞來指涉我的意思,但這個"整體狀況"也包含"與友軍的互動"的
理解)先不論,對越共軍軍力估計、行動洩密等情報失敗的問題。齊格勒適合代替南越
軍的作戰參謀,幫他們草擬計畫嗎? 當然文章對細節其實沒有太多的描述,從文章
上無法判斷是南越軍自己沒有作戰參謀? 還是作戰參謀沒能力? 我想對我們的教訓主要
是,當有一天你自己是一個部隊的主官時,一定要了解你的單位,不要被外國的軍事
顧問牽著鼻子走。如果你自己是外國顧問,也不要妄想直接指揮你輔助的軍隊。

利通巴中尉收到的指令其實並沒有錯,但可惜下這個指令的長官,有沒有前後貫通的
想清楚整個南越軍的運作方式,或這個問題,應該是吳廷琰總統應該想清楚的,如果
想清剿就不要怕犧牲,而且自己軍事單位的能力要變強;亦或是坐擁20萬大軍的空名
,名義上嚇阻北越/越共。(我自己的揣測是,吳廷琰其實怕南越軍的軍事政變是超過
北越/越共的威脅,而且從歷史結果來看,很不幸的他是對的)

從吳廷琰的角度出發,坐擁20萬能力不能太強的南越政府軍,加上美軍大力支援,這
樣對北越/越共的嚇阻力可以拉大,南越軍的實力不太強也易於防止政變。雖然從戰略
上看並沒有錯,但中間就會產生一個矛盾狀況,美國願意大力支持你,也一定要做出
些清剿的成績出來,但自己的軍隊實力要弱,讓他們不政變,我想這場戰鬥應該是在
這樣的矛盾背景下,產出這樣的結果就不令人意外了。


執行力與士氣
撇開吳廷琰個人對南越軍希望以何種方式存在的問題不談,對一個正常國家的正常軍
隊,我們只能以這個角度來檢討南越軍的執行力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是挑選一個好的指揮官,這一點雖然重要,但卻不是我們要討論的主題。

假若你是一個軍隊單位的領導人,你一定希望你的單位組織學到南越軍的教訓,以下
是我想檢討的地方 ,不過多是以疑惑來表現,我個人也不知道答案,但或許可以刺激
你的思考。

在這個戰役的例子中,第一個疑惑是,作戰草案是美國人草擬的,哪第七步兵師自己
的作戰參謀在哪裡? 應該會有吧? 是因為能力不佳,只好由美國人草擬? 還是根本沒有?
第二個疑惑是在合圍計畫中,M-113裝騎連應該從西南方進入戰場,但是案例中的實
際表現是,利通巴中尉似乎本來沒有要前進,而是守在某個遠離戰場的陣地,被范恩
催促後,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前進。那作戰計畫中,有包含裝騎連? 作戰計畫有事先通
知裝騎連嗎?第三點,外國顧問明顯不知道坎巴凱運河對M-113是個阻礙,所以外國人
寫的作戰計畫不一定會比本國人好。第四,M-113似乎沒有做過武器操演,噴火器只能
噴到30公尺,除了比例參數不對之外,如果連隊做過武器操演,甚至是模擬演習,應該
都能發現此問題,所以南越軍的表現實在讓我有點匪夷所思。

C-123跳傘偏差的現象,我認為算是戰場上常出錯的例子。戰場中出問題,甚至是友軍
誤殺的問題都常發生,但都沒有我對M-113噴火射程的問題來的驚訝。

文章最後對越南軍事援助司令哈金斯將軍進行批判,其實我自己能體會哈金斯將軍講這
番話的原因。他不是睜眼說瞎話。他主要從維持士氣的角度出發,其實他也很為難,軍
人是一個政策命令的執行者,在他那個層級,還不會是政策的制定者。抱怨南越軍很差
(范恩已經做了),會讓美國政府的政策改變嗎? 如果改變了? 這個改變會是好的嗎? 事實
上,美國自己派戰鬥部隊執行作戰,不僅偏離肯尼斯ˋ的政策(越南人應該自己打這場仗),
而且結果更糟糕。改變政策是長官的權限,他如果反過去抱怨南越軍很爛,不僅讓長官
陷於困境。如果長官想改變政策,大概只有兩條路可走。撤軍和美國部隊自己執行。那
他的職位,"援越"司令反而自己打臉自己。身為一名軍人部屬,這是一個永恆的兩難。
你要報喜還是報憂? 讓長官困擾;還是政策持續,但後續謀求改善。怎麼做是個人的偏
好抉擇,古今中外的歷史這樣的場景很多。我沒辦法說對或錯。


Pages: [1]
View full version: 越南戰爭~1963.01北邑之戰(Battle of Ap Bac)

Privacy Policy隐私政策
When you use our website,your information will be protected properly. 当您使用我们的网站时,您的信息将受到适当保护。
We understand this is a big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hard我们知道这是一项重大责任,因此我们会努力保护您的信息
to protect your information and put you in control.并使您的信息受到控制
This Privacy Policy is meant to help you understand本隐私政策旨在帮助您了解
what information we collect, why we collect it, 我们收集哪些信息,为什么收集这些信息,
and how you can update, manage, export, and delete your information.以及如何更新,管理,导出和删除信息。
for more information, check here.有关更多信息,请按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