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Publish time 2021-2-14 09:32:17

越南戰爭~1968.01.21-1968.07.09 溪生戰役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Khe_Sanh

翻譯者: 陶盛濤

序曲
溪生村是黃郝區(Hương Hoa)政府的所在地,該區是法國殖民時期的蒙大娜區的一個村莊和
咖啡的種植區域,在9號公路上,距離老撾邊境約7英里(11公里)。路況惡劣的9號公路從
東部的沿海地區一路西行穿過西部高地,然後越過邊界進入老撾。溪生作戰基地的起源在於
1962年8月,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在村莊外的一座法國堡壘旁建造了一座飛機場。該營地成為
不定期的特種部隊前哨,其目的是密切觀察邊境的北越軍滲透並保護當地居民。

詹姆斯·馬里諾(James Marino)寫道,1964年,美國駐越南總司令威斯特摩蘭認為:“ 溪生
可以作為一個巡邏基地,阻止敵人從老撾滲透;它是……一個行動的基地,可以騷擾老撾的敵
人;飛機跑道可用於偵察,以調查胡志明小道;在非軍事區以南的西部防線的錨點;以及地
面行動的起跳點,可以截斷胡志明小道” 1964年11月,營地遷移到旁邊較寬闊的蕭塹高原
(Xom Cham Plateau),也就是未來的溪生作戰基地。

1964年冬季,溪生成為高度機密的越南軍事援助司令部-研究和觀察小組的起降機場(機場最
初是在村莊附近建立的,後來又轉移到了法國堡壘旁)。從那裡,偵察隊被派往老撾,以探
索和收集胡志明小徑(北越士兵也稱為“特魯頌戰略補給路線”)的情報。

根據馬里諾的說法,“到1966年,威斯特摩蘭已經開始考慮將溪生基地作為更大戰略的一部分”
。溪生基地可以制止老撾的胡志明小徑的北越軍前進到南越,他認為“保持基地絕對必要”,
並命令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溪生周圍擔任守備任務。美軍援助司令部隨後開始計劃入侵老撾,
並於10月完成了溪生的機場建設。

因此這個高原營地,在1967年由美國海軍陸戰隊駐守。他們在飛機跑道旁建立了前哨基地。
該基地是海軍陸戰隊的西部防衛錨點,在南越北方五省的第一軍戰術區。海軍陸戰隊的防禦
系統沿著海邊起始的9號公路,一直延伸到溪生村,防禦系統主要在非軍事區(DMZ)下方。
1966年,陸軍特種部隊從高原撤下,並在9號公路的朗維(Lang Vei)修建了一個比較小的營地
,大概是溪生到老撾邊境的一半距離。

背景
邊境戰爭
1967年下半年,北越在南越邊界地區採取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這些攻擊都大規模動員北越
軍 / 越共單位進行,與以前慣常使用的"打了就跑"策略不同,這些攻擊是持續不斷、有傷亡
的消耗戰。

在10月初,北越軍向康森(Con Thien,位於廣治省DMZ下方,陸戰隊防禦系統中心的一個山
頂據點)加強了營級規模的地面探測(小規模攻擊,以探明敵人的弱點),北越軍也發動了持續
性砲擊。迫擊砲彈、榴彈砲和122毫米火箭彈,不斷地落在康森基地上。 9月的砲擊數量,
每天為100至150發,9月25日的最大砲擊數為1,190發。威斯特摩蘭將軍發起了“中和行動”
(Operation Neutralize)來進行反擊,主要希望通過空中和海軍的轟炸運動,突破被圍困的
局面。七週來,美國飛機在近4,000架次的空襲中,丟下35,000~40,000噸的炸彈。

10月27日,北越軍在福隆省省會宋貝(Song Be)襲擊了南越軍(第三軍區)的一個營。北越軍
戰鬥了幾天,造成了南越軍人員傷亡,然後撤退了。兩天后,北越軍 273軍團襲擊了平隆
省(第三軍戰術區)邊境城鎮祿寧(Loc Ninh)附近的特種部隊營地。美國第1步兵師的迅速做
出反應。經過十天的戰鬥,襲擊者撤回柬埔寨。行動中至少有852名北越軍士兵被殺,約50
名美軍和南越軍士兵死亡。

比較激烈的戰鬥發生在中部高地的崑嵩省達克陶附近(第二軍戰術區)。在那裡,北越軍第1
師造成了一場為期22天的戰鬥,有一些是非常激烈的近距離戰鬥。據美國情報部門估計,
有1,200至1,600名北越軍士兵被殺,而美國第四步兵師、第173空降旅和南越軍空降部隊
有362名士兵被殺。儘管如此,第四步兵師的三個營和第173旅成功擊退了北越軍。

美國的情報分析師對這一系列的敵人行動感到十分困惑。對他們而言,除了對盟軍(美軍、
南越軍)造成人員傷亡之外,連續性的北越軍 / 越共攻擊,背後的原因並沒有任何邏輯可言
。對這些行動而言,但北越的人員傷亡抵消了他們可能獲得的任何收益。但是,這些邊境
戰爭確實有兩個當時未曾意識到的重大後果:第一:它們將美國司令部的注意力,吸引到
邊境地區。第二:將美軍和南越軍部隊,從沿海低地和城市區域調往邊境,他們應該是為
1968年的春節攻勢做準備。

高地戰爭







直到1966年,溪生地區一直算安靜地帶。即使如此,威斯特摩蘭將軍堅持由海軍陸戰隊駐
守,而且還必須得到加強。他遭到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軍的司令路易斯·沃爾特將軍的強烈
反對。沃爾特激烈地爭論說,美國努力的真正目標應該是和平和保護人民,而不是在邊遠地
區追逐北越軍 / 越共。威斯特摩蘭將軍最後獲勝,9月29日,陸戰隊被派往溪生,駐守溪生
營地和簡易機場。 1967年1月下旬,這批第3海軍陸戰團第1營士兵返回日本,並由第9海軍
陸戰隊團第1營B連輪換,由一個連替換整個營。

1967年4月24日,B連的一支巡邏隊在861高地以北,與規模不明的北越軍部隊交戰。這一行
動早期觸發了北越軍攻勢,北越軍攻擊的目的應該是攻占溪生基地。 他們在發動主要攻擊之
前,正在佔領周邊的高地。在拉尼根(John P.Lanigan)上校的指揮下,第三海軍陸戰軍團
第二營和第三營加強了溪生戰鬥基地。並且將北越軍從861、881和881南幾個高地趕走。北
越軍遭受940人的傷亡後,撤出了溪生附近地區。海軍陸戰隊在行動中陣亡155人,受傷425
人。為了防止北越軍觀察到飛機場及主要基地(以及可能用作火力基地)的活動,溪生周圍
的山丘,必須不斷地被海軍陸戰隊士兵佔領並加以防禦。

在山地戰之後,溪生周圍的北越軍活動又停頓了。到5月底,海軍陸戰隊又從兩個營減少到
一個營。第26海軍陸戰隊團第1營擔負守備任務。第三陸戰隊遠征軍的指揮官沃爾特(Walt)
被少將羅伯特·庫什曼(Robert E. Cushman)輪換。

8月14日,朗茲上校接任第26海軍陸戰隊團司令。夏末和初秋在溪生基地附近,北越軍有零
星的行動,其中最嚴重的是,9號公路上,對一個補給車隊的伏擊。直到次年3月,北越軍才
又對補給車隊嘗試襲擊。 在12月和1月初,在溪生地區雖然看到了許多北越軍的部隊和活動
,但地區仍然相對安靜。

決定
然後,美國最高司令部必須做出決定:要麼在人力有限的狀況下,將更多的人力投入到溪生
基地的防禦中,要麼放棄基地。威斯特摩蘭將軍認為這種選擇相當簡單。他在回憶錄中列出
了繼續努力的原因:
溪生可以作為巡邏基地,阻止敵人從老撾沿9號公路滲透。作為騷擾老撾敵人的基地;作為
對胡志明小徑的偵察基地;作為非軍事區以南的西部防禦工事; 作為地面行動切入胡志明
小徑的起點。

但是,陸戰隊高級軍官的觀點並不完全相同。新的第三遠征軍指揮官庫什曼(Cushman)支
持了威斯特摩蘭將軍的觀點(也許想在沃爾特(Walt)離開後,修補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關係
)。但其他引起關注的差異觀點有,第一軍戰術區的真正危險是廣治市的直接威脅;防禦溪
生基地毫無意義; 溪生對北越軍的滲透行動不會造成威脅,因為北越軍可以輕易繞過溪生;
溪生基地太偏僻,陸戰隊“既沒有直升機資源、也缺乏部隊人手,也沒有後勤基地可支援這
個偏遠的基地”。此外,肖爾(Shore)認為說,“天氣是另一個關鍵因素,因為季風季節的能見
度很差,且烏雲密布,使空中補給的行動很危險。” 洛厄爾準將(第三遠征軍助理司令)抱
怨說,孤立的前哨基地簡直荒唐可笑。 “當你在溪生基地時,你實際上並不在任何有意義的
地方。你可能會丟失它,但你實際上並沒有丟失任何戰略上有意義的地方。”

戰鬥
防禦周界的攻擊
第一次小衝突
1967年12月上旬,北越軍任命陳貴海(Tran Quy Hai)少將為在溪生地區的行動指揮官,雷光
島為他的政治委員。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北越軍在薩普里特(Sap Lit)建立了作戰總部。這
個行動總共分配了兩個師,第304和第325師:第325師負責北部地區,第304師負責南部地
區。為了瞭解北越軍的意圖,海軍的情報部門證實,在最近一周之內,第325師已經進入了
基地附近,另外兩個師也已經在支援範圍之內。第324師位於溪生以北10-15英里(16-24
km)的DMZ(非軍事區)地區,而第320師則在更東北方的位置,但在方便支援的距離內。他
們從附近的胡志明小徑獲得後勤支援。由於得到這樣的情報,12月13日陸戰隊加強了第9團
第一營。根據北越軍的官方歷史,1967年12月,北越軍部隊已經就位,或者在支援距離之
內:第304、320、324和325步兵師,獨立第270步兵團。五個砲兵團(第16、45、84、204
和675);三個AAA(防空砲兵)團(第208、214和228);四個坦克連;一個工兵團加一個獨
立工兵營;一個信號(通訊)營和許多當地部隊,都已經在溪生基地附近就位。

881高地以南和克羅克山北(16.561°N 106.632°E)越過老撾邊界的位置,北越軍建立
了砲兵、火箭和迫擊砲陣地,從陣地向基地發動攻擊,並支援地面行動。 北越軍的130毫米
和152毫米火砲,以及122毫米火箭彈的射程比美軍海軍陸戰隊砲隊的射程更遠,美軍陸戰
隊由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彈砲組成。北越軍利用超長射程來避免美軍的反砲擊。冬季季風的
惡劣天氣也為他們的陣地提供了掩護。

在1968年1月2日的雨夜中,一個偵聽哨的士兵看到六名身著黑色制服(北越軍制服)的男人在
主要基地的防禦線外。在未能回答口令後,他們被開槍射擊,其中五人被殺害,而第六人雖
然受傷但仍逃脫了。這一事件促使庫什曼用第26團第二營的其餘人員,加強溪生基地。這是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硫磺島戰役以來,第26團的三個營都首次在一起作戰。為了發揚饒泉河
(Rao Quan River)周遭的側射火力功能,第26團2營的四個連佔領了558高地,另外還有曼寧
山的861A高地。

1月20日,北越軍325師的中尉拉唐通(La Thanh Ton)叛變,並說出北越軍的攻擊計劃。在同
一個晚上,北越軍將同時攻擊861南高地和881南高地和主要基地。在1月21日凌晨00:30,
861高地被大約300名北越軍士兵攻擊,但是陸戰隊已經做好了準備。 北越軍步兵儘管遭遇強
大的炮火,但仍設法穿透了防禦工事,在激烈近戰戰鬥後才被擊退。

然後主要基地被猛烈的迫擊砲和火箭彈攻擊。數以百計的迫擊砲彈和122毫米火箭彈,猛烈
地襲擊了基地,移平了大部分的地上結構物。第一批的砲彈,還使主彈藥庫存引起爆炸。儲
存在儲存場中的許多砲彈和迫擊砲彈被炸到空中。不久之後,另一枚砲彈擊中了催淚彈庫存
,使整個區域充滿了催淚瓦斯。 1月21日的戰鬥和砲擊,致使14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喪生,43
人受傷。砲擊停止數小時後,該基地仍處於危險之中。在大約10:00時,大火點燃了大量的
庫存炸藥,使基地發生了一系列的爆炸。

在溪生戰鬥基地被砲擊的同時,北越軍對黃郝區政府的所在地的溪生村也發動了攻擊。該村
莊位於基地以南3公里處,由160名地方部隊士兵和15名美國顧問保衛。 1月21日拂曉,它遭
到了大約300人的北越軍營級襲擊。來自基地的第26團第一營D連的一個排,從基地被派出,
但在遭遇人數眾多的北越軍部隊前被撤回。改由南越軍256區域部隊(RF)增援,他們登上
第282攻擊直升機連的9架UH-1直升機。但他們降落在廢棄的法國要塞FOB-3附近時,該堡壘
已經被北越軍佔領,北越軍的射擊造成許多RF部隊和4名美國人喪生。(包括廣治省美軍顧問
副團長歇摩中校)並迫使其餘的直升機放棄了任務。 1月22日上午,朗茲上校決定撤離村落裡
剩餘的部隊,並用直升機將大多數美國人撤離,兩名美軍顧問和倖存的地方部隊士兵回到了
戰鬥基地。

為了消除側翼的威脅,北越軍襲擊了位於老撾境內9號公路班河珊(Ban Houei Sane)的老撾
軍隊的BV-33營。 1月23日晚,該營遭到7個坦克支援的3個北越軍步兵營的襲擊。老撾營地
被佔領,許多人逃到了朗維的特種部隊營地。 班河珊戰役,是北越軍首次派出裝甲部隊的
戰鬥。

1月21日,北越軍砲兵第一次攻擊主要基地。幾發砲彈也落在881高地。知道了北越軍第30
4師來到溪生附近,1月22日美軍增援了第9團第1營。五天后,最後的增援部隊是南越軍的
遊騎兵營,這是出於政治理由而非戰術原因。海軍陸戰隊和南越軍開始挖戰壕,本期望春
節期間會有短暫停火。(1月29日至31日)。但是,在1月29日下午,第3海軍陸戰師通知溪
生基地停火協定已經取消。北越軍即將有攻勢。

威斯特摩蘭將軍準備使用核子武器的計畫
在春節攻勢爆發前九天,北越軍展開了溪生戰鬥,並襲擊了非軍事區南邊的美軍。解密文
件顯示,威斯特摩蘭將軍考慮使用核武器做為回應。 1970年,美軍有一份“最高機密”的文
件(如今已被解密),文件長達106頁,這份報告的標題為《 1968年東南亞的空軍:走向轟
炸》。記者尹瑞區(Richard Ehrlich)寫道。 “在1月下旬,威斯特摩蘭將軍警告說,如果非軍
事區和溪生的局勢急劇惡化,則可能須使用核武器或化學武器。”該文件寫到:“這促使空軍
參謀長約翰·麥康奈爾將軍敦促(儘管沒有成功)參謀長聯席會議授權,太平洋司令部應準
備使用小型戰術核武器 (low-yield nuclear weapons)的計劃,防止美國基地遭受災難性損失
。”

然而最終,核計劃沒有被高層決策者接受。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納馬拉(Robert
McNamara)於1968年2月19日發送給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的一份
秘密備忘錄(2005年解密)。該備忘錄寫到,因為南越獨特的地形考慮。戰術核武器的效力
會降低。麥納馬拉寫道:“由於南越有獨特的地形和其他條件,因此建議在那裡使用核武
器,來對付越共或北越部隊是不可想像的”。麥納馬拉的觀念可能受到他的助手大衛·莫
里斯羅(David Morrisroe)的影響,他的兄弟邁克爾·莫里斯羅(Michael Morrisroe,1960
年紐約州象棋冠軍)當時正在溪生基地任職。

尼亞加拉行動
在一月的時候,老撾東南部的胡志明小徑,在名為索爾肌肉的行動中(後更名為白色露露
行動),安裝了電子傳感器。接受測試和評估的“索爾肌肉行動”(後來更名為“ Igloo White”)
的電子傳感器。相對於南越西北邊境的平靜狀態,老撾東南部的北越軍活動大量增加。由於
可能是北越軍可能加強攻打溪生基地的前兆,威斯特摩蘭將軍命令執行尼亞加拉一號行動,
增加對北越軍在溪生村的情報蒐集行動。


尼亞加拉一號在1月的第三週完成,下一階段的尼亞加拉二號,在21日,也就是北越軍的
大砲擊的日子。位於溪生基地的陸戰隊由空中支援中心(DASC)協調飛機,協調空中的
近接支援與地面的火砲射擊。一架C-130飛機擔任空中支援的協調飛機,導引攻擊飛機
與前置偵察機,後者再將已定位的目標,廣播給飛機或地面部隊。當天氣狀況,阻礙
協調飛機的打擊時,轟炸機則利用溪生基地的AN / TPQ-10雷達或空軍部屬的MSQ-77(
skyspot雷達)站獲取目標資訊。

由此開始了約翰·摩洛哥所說的“戰爭史上最密集的空中火力運用”。在基地附近的天空上,
平均每天有350架戰術戰鬥轟炸機,60架B-52和30架輕型觀測或偵察飛機在飛行。威斯特
摩蘭將軍下令部署新一代的白色露露傳感器協助陸戰隊防禦。 1月22日,第一個傳感器從
空中丟下部署,到月底,有316個傳感器安置在44個地點。傳感器由一個特殊的海軍中隊第
六十七觀察中隊(VO-67)負責安裝。基地的的海軍陸戰隊火力協調中心估計可利用的情
報,有40%歸功於傳感器。

到七月戰鬥結束時,美國空軍飛行了9,691架次,並且投擲了14,223噸炸彈。海軍陸戰隊
的飛行了7,098個任務,投放17,015噸炸彈。海軍空勤人員由“滾雷轟炸”轉移了許多飛行
員過來,飛行了5337架次,並且投放了7,941噸炸彈。威斯特摩蘭後來寫道:“華盛頓如
此恐懼,怕洩密給新聞界。我被告知對一些敏感問題要禁言,以免造成一場政治災難。”

同時,在西貢富拜戰鬥基地和本土的五角大廈也進行了一場軍人間政治鬥爭,爭奪東南亞
地區的航空控制權。威斯特摩蘭將空中作戰委由副手,空軍將軍的威廉·W·邁耶
(William W. Momyer),負責在作戰期間協調所有空中飛行以支援溪生基地。這給海軍司
令部帶來了麻煩,海軍司令部擁有自己的航空中隊(海軍和陸戰隊皆有),它們基本上按照的
近距離空中支援理則來運作。而海軍陸戰隊也非常不願意自己的飛機權交予空軍將軍來管制。
當時在越南地區實施的指揮和控制安排,與空軍的作戰準則背道而馳,空軍的作戰準則是基
於單一的空中管制概念。由總部來分配和協調所有航空任務,將其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但
海軍陸戰隊的飛機和陸戰隊的作戰理則,是支援任何有作戰部署的地方,由於作戰部署和空
中飛行任務,兩者已經合而為一。陸戰隊的飛行任務指派模式,和空軍準則格格不入。 1月
18日,威斯特摩蘭將飛行任務的控制指揮系統轉交給檀香山的太平洋戰區司令部(CINCPAC)。
希望他們統一協調不同軍種的飛機調派任務。

威斯特摩蘭、海軍陸戰隊司令小倫納德·查普曼和陸軍參謀長哈羅德·約翰遜之間,激烈的爭
論著。約翰遜總統支持海軍陸戰隊的立場,原因是他不希望陸戰隊軍種的飛行任務被空軍剝
奪。威斯特摩蘭由於對溪生的局勢非常著迷,以至於他威脅說,如果不遵從他的意願,他
將辭職。結果,3月7日,越南戰爭期間,第一次將空中飛行任務,置於單一管理機制之下。
威斯特摩蘭堅持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認為整個春節攻勢都是北越軍的轉移注意力行動,甚至
連襲擊西貢市中心,都只能算是轉移行動。他固執的認定北越的真正目標是溪生基地。

朗維的陷落
1月30日,春節攻勢在某些地區被過早觸發。在第二天晚上,除了溪生基地之外,北越軍 /
越共攻擊了南越全境的重要地點。就算這次攻擊是戰爭開始迄今,最大規模的敵人進攻,也
並未將威斯特摩蘭將軍的注意力從溪生移開。次日在春節攻勢高峰期間準備的新聞稿(但從
未公布分發)也表明威斯特摩蘭將軍不會分心。 “敵人正在試圖使問題混淆。我懷疑北越試
圖使所有人的注意力,從最大的威脅區域-第一軍的北部地區轉移出去。讓我警告大家不要
混淆。”

迄今為止,A-101特種部隊駐在朗威的四支連隊,戰鬥活動並不多(巡邏除外)。2月6日上
午,北越軍向朗維營地發射了迫擊砲彈,炸傷了八名士兵。在18:10時,北越軍接續早上的
迫擊砲攻擊後,用152毫米榴彈砲的再次襲擊,向營地發射了60發砲彈。襲擊使兩名士兵受
傷,並損傷了兩個掩體。

在2月7日凌晨,局勢很快的惡化。BV-33營地的老撾難民警告過美國人,北越軍曾在該地區
使用裝甲車攻擊。 SOG的偵察小組也報告說,在克羅克山地區發現了坦克履帶的痕跡。美
軍儘管已經知道北越擁有兩個裝甲團,但它尚未在南越境內發現過,此外,美國人認為,
如果戰車想到達溪生基地,一定會被空中偵察發現。

但是當12輛坦克襲擊營地時,仍然令朗維的特種部隊士兵感到震驚。第203裝甲團的蘇聯
製PT-76兩棲坦克,在第304師的第66團第7營,和第4團第4營的步兵協同攻擊下。步兵裝
備了炸藥包,催淚瓦斯和噴火器進行襲擊,在戰車的協助下,營地的防禦很快地瓦解。儘
管營地的主要防禦僅撐了13分鐘,但整個戰鬥還是持續了幾個小時,特種部隊士兵設法擊
毀了五輛坦克。

溪生基地的海軍陸戰隊本來已經制定了地面救援的計劃,但是朗茲上校擔心北越軍會
進行伏擊,而拒絕該計劃。更進一步的拒絕了直升機撤離倖存者的建議。在第二天早晨
07:00在峴港舉行的會議上,威斯特摩蘭和庫什曼都接受了朗茲的決定。據報導,剛從溪生
飛來的陸軍中校喬納森·拉德(Jonathan Ladd)(第5特種部隊群司令)“驚呆了,以不背棄同
袍為榮的海軍陸戰隊,竟然放棄全部的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也根本不理會朗維的淪陷。”

拉德中校和在溪生的特戰部隊人員(部份人員駐在溪生戰鬥基地)建議,如果海軍陸戰隊
提供直升機,特戰部隊的偵察人員願意親自去搜尋倖存者。海軍陸戰隊繼續反對該行動,
直到威斯特摩蘭下令給庫什曼,才允許營救行動進行。救援工作直到15:00才啟動,並取得
了成功。在朗維的500名特戰部隊士兵,有200人喪生或失踪,另有75人受傷。該營地的24
名美國人中,有10人被殺死11人受傷。

朗維當地的土著、該地區的平民以及班河珊營地逃過來的老撾士兵,總數有6000人。當
這些難民抵達溪生基地門口時,朗茲上校擔心,北越軍的滲透者會混雜在6,000人,並且基
地也缺乏足夠的民生資源來維持這些人生活。過了一夜,他們被轉移到離防禦周界不遠的
臨時位置。在那裡等待準備往後撤,等待時,多數的老撾人,轉過身去,沿著9號公路走回
老撾,只有一小部分老撾人幸運的被後撤了。

老撾軍隊的地區指揮官最後表態“將南越視為敵人”,老撾軍隊最終被送回自己的家園。布魯
人(朗維當地的土著)也被排除在疏散之外。因為南越軍第一軍指揮官命令,禁止的布魯人
進入靠海的低地地區。拉德中校回想現場時說,“因為海軍陸戰隊說,他們不相信那該死的營
地(朗維)中的任何傢伙。”特種部隊人員和海軍陸戰隊一直存在著相互不信任的歷史。第3海
軍陸戰師司令湯普金斯(Tompkins)將軍將特種部隊士兵形容為“強盜…婊子…他們只根據他
們自己的法律。”即使1月底時,湯普金斯下令陸戰隊的巡邏隊,巡邏範圍不可超出作戰基地
500米。而特種部隊的偵察隊則一直在巡邏,提供這個戰場上,唯一可用的人類情報(human
intelligence)。但即使這樣,這也沒有改變,海軍陸戰隊的態度。陸戰隊坦克訓練時,一直將
炮口對著特戰部隊營地。

後勤和支援火力
朗茲上校估計,在1月中旬,溪生作戰基地的每日ˋ後勤需求為60噸,若全部的五個營都到位
後,後勤需求將上升到每天185噸。向基地運送物資的最大障礙,是9號公路的封閉和冬季
的季風天候。在大部分戰鬥日子,從清晨到中午之前,低空的雲層和霧一直會壟罩著該地區,
能見度不良嚴重阻礙了空中補給。

更糟的是,冒著惡劣能見度並試圖降落的飛機,在降落過程中都會遭受北越軍的防空火力
射擊。一旦飛機降落,它就成為了數量很多的北越軍大砲或迫擊砲的目標。機組人員在飛
機起飛時,也不得不與高射砲火抗衡。結果,所有補給品中,有65%由C-130飛機(主要
是美國空軍)的降落傘系統交付的,空軍的傘降經驗比陸戰隊空勤人員要多得多。溪生基
地使用的補給系統是所謂的低空降落傘提取系統,通過附帶的降落傘將棧板上補給品,從
低空飛行的運輸機的貨艙中拉出。因此飛機不必真正降落,貨物棧板在飛機跑道上從飛機
滑落下來。美國空軍通過空運向溪生基地運送了14,356噸物資(降落傘運送了8,120噸)。
海軍陸戰隊的後勤聯隊記錄了,他們向溪生基地運送了4,661噸貨物。

眾多孤立的山崗哨站的補給,也同樣充滿了困難和危險。北越軍防空單位的火力會嘗試摧
毀直升機。海軍陸戰隊在“超級傻瓜”行動的概念中找到了解決方法。由一組12架的A-4天鷹
戰鬥轟炸機為12-16架直升機的護航。A-4先飛行,引出防空砲火,隨後進行火力壓制。後
面的直升機再為山丘補給。2月底後,採用這樣的行動概念,是補給工作的重要轉折點。
試行後,海軍陸戰隊直升機在2月份飛行補給了465噸補給品。當三月以後天氣轉晴時,補
給數量增加到每天40噸(每月可達1200頓)。

隨著更多的陸戰隊部隊來保衛溪生基地,火砲增援的比例也不斷增高。到1月初,基地防
御有46支不同口徑的火砲,5台配備90毫米砲的坦克,以及92支單兵或安托斯式(Ontos)
輕裝甲車的106毫米無後座力砲,來提供火力支援。溪生基地還可以得到基地東方的卡羅
爾營地的美國陸軍175毫米火砲的火力支援。在整個戰鬥中,陸戰隊大砲發射了158,891
枚混合彈。此外,到4月中旬為止,美國空軍、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的飛機,向溪生基地周圍
地區,投放了10萬噸炸彈。這相當於每天投擲1,300噸炸彈,最初估計到溪生區域戰鬥的
20,000名北越軍士兵中,每人會分配到5噸炸彈。陸戰隊對北越軍火炮的分析表明,在戰鬥
中,北越軍的砲手向陸戰隊陣地發射了10,908枚砲彈、迫擊砲彈和火箭。

溪生基地對外界的通信,由峴港的第37通訊旅第337通訊連的第544通訊分隊維持。最新
的微波/對流層散射技術使他們能夠始終保持通信。該站點與第513通續分隊負責的順化
的另一個微波/對流層站點相連通。通訊信號從順化站點發送到蜆港總部,可再轉送到世
界各地。微波/對流層站點位於基地飛機跑道旁的地下掩體中。

救援基地前的攻擊
在朗維淪陷的夜晚,北越軍101D團的三支連隊進入攻擊集結位置,準備進攻Alpha-1哨
所,這是一個由9團一營A連第一排66名士兵駐防的前哨基地。 2月8日04:15,在大霧和
迫擊砲的掩護下,北越軍穿透了防禦外圍,通過了大多數陣地,將剩餘的30名防御者推
向防禦的西南部。由於某些未知原因,北越軍部隊沒有發揮自己的優勢,也沒消除還有
防禦的口袋陣地,而是不斷地丟擲手榴彈。在07:40,A連第2排的救援部隊從主要基地
出發。北越軍攻擊他們,想將他們推回去。到11:00,戰鬥結束,A連共損失24人,27人
受傷。而在Alpha-1哨所周圍發現了150名北越軍屍體。

2月23日,溪生基地遭到了戰鬥期間最嚴重的砲擊。在8小時內,基地被打了1,307發砲彈
,其中大部分來自130毫米火炮(戰場上首次使用)。砲彈也有老撾境內的152毫米火砲。
砲擊造成的10人死亡,受傷51人。兩天后,美國軍隊發現了北越軍壕溝,其中大多數位
於防禦圈的南部和東南角,向北延伸。有些甚至已經近到防禦周界的25公尺內。已經快
構成了整個系統,壕溝系統由2月底發展至3月,壕溝可用於發動進攻,為部隊提供掩護
,容易接近防禦周界當攻擊發起點。這些策略,讓人想起北越軍在1954年在奠邊府對
付法國人的方法,不過採取這種策略,反而有助於美國計劃人員選擇火炮目標。

就在發現戰壕的同一天,即2月25日,來自第26團第1營B連第3排,在基地外圍進行了一
次簡短的巡邏,以測試北越軍軍力的強度。陸戰隊追趕了三名敵軍的偵察兵,偵查兵引誘
他們進入了一場伏擊。經過三小時的戰鬥,該排撤退,這場伏擊造成6名海軍陸戰隊員死
亡,24名失踪和一名被俘。

2月下旬,地面傳感器偵察到北越軍第304師第66軍團,準備向東邊周界的南越軍第37遊
騎兵營的位置發動進攻。2月28日晚上,戰鬥基地對北越軍可能的集結區和前進路線發動
了大砲和戰術空襲。在21:30時,北越軍的襲擊發動了,但被遊騎兵營的小口徑武器阻止,
數千發砲彈和空襲支援了遊騎兵營。第二天早上北越軍又做了兩次襲擊。但是,南越軍
營始終堅守陣地。3月份,北越軍又針對同樣位置發動五次攻擊。

到3月中旬,海軍情報部門注意到,溪生地區的北越軍部隊已經撤離。325C師的司令部
第一個撤離,其次是95C和101D團,這些單位移動到更西邊。304師也向西南撤退。但
這並不意味著戰鬥已經結束。 3月22日,北越發動了1000多發砲彈的炮擊,彈藥堆再
次被引爆。

3月30日,第26團的B連對上次伏擊的地點發動了進攻,該地點在2月25日奪走了許多
B連士兵的生命。9個砲兵營發射的滾動彈幕之後,B連的進攻穿過了兩條北越軍戰壕
線,但海軍陸戰隊未能找到被伏擊士兵的遺體。陸戰隊聲稱這次行動有115名北越軍
士兵喪生,而他們自己的傷亡為10人死亡,100人受傷,兩人失踪。第二天的08:00,
蘇格蘭行動(陸戰隊駐防溪生基地)正式終止。溪生地區的行動控制權移交給了美國陸軍
第一(航空)騎兵師。

始於1967年11月1日的蘇格蘭行動(陸戰隊駐防溪生基地)累計的傷亡數是:205名士兵喪
生,1,668人受傷,25人失踪和假定死亡。這些數字不包括朗維的特種部隊士兵傷亡,或在
該地區喪生或失踪的空勤人員。就北越軍傷亡而言,行動期間共計有1,602具屍體,七名囚
犯被俘,兩名北越軍士兵叛逃到盟軍。美國情報機構估計,行動中可能有10,000至15,000
名北越軍士兵被打死,相當於進攻的17,200人北越軍部隊的90%。北越軍承認有2500人在
行動中喪生。他們還報告說,3月中旬之前有1,436人受傷,其中484人返回原單位,另有
396人經由胡志明小徑被送往北越的醫院。

約翰遜總統下令不惜任何代價要守住基地
在溪生的戰鬥非常激烈,以至於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和MACV(駐越美軍司令部)指揮官,都
不確定海軍陸戰隊是否守得住。戰役結束後,美國媒體對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與"溪生
戰役"進行了比較。奠邊府戰役對法國人來說,是個災難性的失敗。然而,根據湯姆·約
翰遜(Tom Johnson)的說法,約翰遜總統“被告知溪生基地不會是'美國的奠邊府'”。隨後,
他命令美軍不惜一切代價要守住溪生。“來自關島、沖繩和泰國的B-52弧光轟炸,轟炸了
溪生周圍的叢林,從叢林一路轟炸到稻田”,溪生這個名字,也成為1968年3月南越報紙
最主要的新聞頭條。

溪生基地的救援和撤退
佩格瑟斯行動(1968年4月1日至14日)
早在1968年1月25日,威斯特摩蘭便命令第一騎兵師司令約翰·托爾森將軍起草應急計劃,
事先準備對溪生基地的陸上救援計劃。 9號公路是東部地區唯一的可用的陸地道路,由於
維修狀況不佳且北越軍的部隊在那個區域,因此無法通行。托爾森對這項計畫的前提有意
見,因為他認為,在春節攻勢之後,最好的行動方案,是利用第一騎兵師進攻A紹河谷。
然而,威斯特摩蘭反而是,計畫溪生基地的救援方案,雖然威斯特摩蘭將軍認為溪生基地
也可被用於追擊敵人,進入老撾的發起點。


3月2日,托爾森制定了所謂的“佩格瑟斯”行動(Operation Pegasus),該行動是第三陸戰
遠征軍在衝突中最大的軍事行動。第1陸戰隊團第2營和第3團第2營從卡魯戰鬥基地(溪生以
東16公里發動地面攻擊,延9號公路向西前進,而第1騎兵師1、2、3旅對沿線的關鍵地形進
行空降,以建立火力支援基地並掩護陸戰隊的前進。前進將得到102門火砲的支援。陸戰隊
將由他們的第11工兵營陪同,伴隨著前進,修復這條路。後來,陸戰隊第1團第1營和南越
軍第3空降特遣隊(第3、第6和第8空降營)也加入行動。

威斯特摩蘭的救援計劃激怒了海軍陸戰隊,"救援計畫"代表他們沒防衛好溪山基地,可能引
來嚴厲批評。海軍陸戰隊一直爭論著說,從技術面上講,溪山基地從未遭到圍困,因為北
越軍從沒有效的將補給或增援隔開來。庫什曼對“計畫暗示,需由外部救援隊來進行基地的營
救,或破壞北越軍的圍困,感到十分的震驚”。

無論如何,“佩格瑟斯行動”於4月1日開始。來自北越軍的抵抗很輕,阻礙前進的主要問題是
,持續不斷的早晨雲層覆蓋,減緩了直升機的運作速度。隨著救援部隊的前進,位於溪生基
地的陸戰隊並開始往基地東邊更遠的距離巡邏。 4月6日,第1騎兵師第3旅遇到了北越軍的
封鎖部隊,並進行了一天的交戰,抵抗才變得比較激烈。

第二天,經過三天的戰鬥前進,第一騎兵師第二旅在溪生附近佔領了一座古老的法國要塞
。 4月8日零時,第7騎兵團第2營進入營地,救援部隊終於和溪生基地聯繫起來。第11工兵
營宣布9號公路於4月11日開放。那天,托爾森命令第一騎兵師立即對“A紹河谷”的空降行動
“特拉華行動”做準備。4月15日08:00,“佩格瑟斯行動”正式終止。這個行動,美軍的全部傷
亡為92人死亡,667人受傷,另有5人失踪。 33名南越軍士兵被打死,187人受傷。由於敵
人都在近距離且高度集中,大規模的B-52轟炸、戰術空襲以及大砲的火力,造成的傷害很大
,駐越美軍司令部估計北越軍的傷亡數為10,000至15,000人。


蘇格蘭行動II
4月15日,“佩格瑟斯”行動結束,改由第3海軍陸戰師負責溪生基地的防衛責任。“蘇格蘭行
動II”開始,陸戰隊在基地附近主動搜尋北越軍。蘇格蘭行動II持續到1969年2月28日, 行
動造成435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和3304名北越軍被殺。

作者彼得·布魯斯(Peter Brush)詳細說明了蘇格蘭II行動“在1968年6月底,共413名海軍
陸戰隊員被殺”。他接著說,在到年底的時間裡,蘇格蘭II行動繼續,又有72人被殺害,但
這些死亡人數並未被包括在美國官方的溪生戰役傷亡名單中。也沒有包括25名被殺的美國
空軍人員。

查爾斯行動: 撤離基地
1968年6月19日,美軍展開“查爾斯行動”開始撤離溪生基地。基地撤回要銷毀許多有用的設
備,也要撤離了人員。北越軍的連在7月1日進行了一次有限度的攻擊,第4團第3營的連隊,
將其擊退。該連的位置距基地東南方3公里。進攻的北越軍連隊傷亡慘重,死亡200多人,而
海軍陸戰隊則損失兩名士兵。基地的正式關閉,是在7月5日。關閉之前的當天戰鬥又損失了
五名陸戰隊士兵。最後的陸戰隊士兵,在黑暗的掩護下,沿9號公路撤出。

基地關閉後,有一小隊陸戰隊仍然在689號高地進行掃蕩行動。隨著掃蕩行動,戰鬥持續
發生,在7月11日撤離該地區之前,陸戰隊損失了11名士兵,北越軍損失89名士兵。據布什
(Bush)說,這是“美國人唯一一次由於敵人的壓力,而放棄主要作戰基地”,此後,北越開始
了強而有力的宣傳運動,力圖利用美國的撤軍,宣揚是美軍被迫撤出,打破美國不敗的神話


在溪生戰鬥基地被放棄的同時,陸戰隊持續在溪生高原巡邏,甚至在1968年10月5日至19日
之間,用南越軍部隊重新佔領該地區,而北越軍的抵抗很輕。1968年12月31日,第3偵察營
降落在溪生以西,實施道森河西行動。1969年1月2日,陸戰隊第9團和南越軍第2團也被部
署在高原上,由新建立的火力基地金吉(Geiger)和史密斯(Smith)支援; 在為期3週的行動中,
發現在溪生地區並沒有重要的北越軍部隊或補給線。1969年6月12日至7月6日,瓜達爾卡納
爾特別行動隊由第9團第1營的海軍陸戰隊,第5步兵團第1營、第2和第3營,南越軍第2團組
成,在猶他梅薩行動佔領溪生地區。從1966年到1969年9月,海軍陸戰隊一直佔領著950高
地,俯瞰著溪生高原,後來將控制權交給了陸軍,陸軍將它(950高地)用作SOG偵查行動和
支援基地,一直到1971年6月被北越軍佔領。美軍開始於1969年逐漸撤離越南戰場,越南化
政策的實際意義是,到1969年“儘管還是有戰術性的掃蕩,但美軍對整個戰爭的態勢,很快
就會降為純防禦立場。”

根據軍事歷史學家羅納德·史派克特(Ronald Spector)的說法,要合理地說,美軍在溪生的
戰鬥並不能算是美國取得勝利。托馬斯·里克斯(Thomas Ricks)表示,由於放棄了基地,“
許多美國人心中都把溪生基地,刻畫為無意義的犧牲和模糊的戰略的象徵,而這些印象損壞
美國對越南戰爭的努力”。

後記
麥納馬拉線的中止
從1966年開始,美國試圖在整個非軍事區(DMZ)建立隔離系統,要防止北越軍隊滲透。它最
初被稱為麥納馬拉線,最初代號為“九號工程”,在1967年9月被駐越美軍司令部改名為“染色
標記”行動。在北越軍開始攻擊的第一階段時,北越軍跨越非軍事區對陸戰隊的陣地發動攻
擊。這些襲擊阻礙了麥納馬拉線的發展,隨著溪生地區的戰鬥加劇,必須從其他地方轉移,
包括傳感器在內的重要設備,才能滿足溪生地區美國駐軍的需求。固定式傳感器生產線的投
資最終被放棄,把資源轉移到更具流動性的設備上。

評估
河內在溪生的戰略目標,確切的目標被認為是越南戰爭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未解問題之一。
戈登·羅特曼(Gordon Rottman)認為,即使是北越的官方歷史,對(北越的)越南的勝利(
Victory in Vietnam)議題,也對此保持沉默。約翰·普拉多斯(John Prados)和雷·斯圖伯
(Ray Stubbe)總結了這個(美國歷史學家眼中)“溪生謎題”:“無論春節攻勢,是否是北越
軍 / 越共的想打敗溪生基地的轉移行動,或者單純是威斯特摩蘭將軍被"溪生"迷住。” 在評
估北越的戰略意圖時,彼得布魯斯(Peter Brush)引用了武元甲的說法,“溪生本身並不重要
,而只是將美軍的注意力,從人口稠密區轉移到邊遠地區。”這導致一些觀察者得出結論:
圍攻溪生,是為更廣泛的北越軍戰略目標;它讓春節攻勢時,在南越的主要城市,轉移了
30,000名美軍。

北越軍是否實際上計劃奪取溪生基地,或者該戰役是否是企圖重現奠邊府勝利,一直是爭論
的焦點。威斯特摩蘭認為北越軍就是想重現奠邊府的勝利,這種信念是他渴望“倒轉奠邊府”
的思考基礎。那些同意威斯特摩蘭的人認為,"河內為什麼向溪生地區投入這麼多的部隊,
而不是將其部署到春節攻勢上,就是明證"。事實證明,北越在春節攻勢投入了將近一半的可
用兵力(60-70,000人),而且大部分是越共,北越正規軍當時的主要任務可能是佔領溪生基
地。這一觀點被認為是支持威斯特摩蘭將軍的論點。反對的理論認為,北越軍在溪生周邊的
部隊,只是非軍事區(DMZ)地區的局部防禦措施,類似韓戰時,美國入侵仁川時,仁川的美
軍基本上是充當後備力量。但是,北越消息人士稱,美國人並未在溪生贏得勝利,只是美軍
自行撤退了以避免軍事崩潰。 北越軍則聲稱,溪生“在軍事和政治角度來看,都是美軍的一
次嚴重的失敗”:戰鬥結束兩個月後,威斯特摩蘭將軍被替換,他的繼任者以不同的方式解
釋了這次撤退。

艾布拉姆斯將軍暗示,北越可能計劃仿效奠邊府勝利。他認為北越軍在春節攻勢期間的行動
證明了這一點。他列舉了一個事實,即如果北越軍派遣了溪生地區的三個師,參加春節攻勢,
那麼美軍/南越軍收復順化,將花費更長的時間(儘管北越軍確實從溪生的部隊,派了三個團
參加順化戰鬥),但不是分散軍力的整師派遣過去。

另一種解釋是,北越正計劃討好內部的兩邊極端,設法消除中間的妥協派。這種策略被稱為
“選擇交易”。如果北越軍可以攻陷溪生基地,那麼對兩個極端都很好。如果不能,他們也可在
第一軍戰術區,吸引美國和南越部隊的注意力,協助春節攻勢。這種觀點,得到了北越的戰爭
研究書籍(1969年)的支持。根據這本捕獲書籍的說法,如果北越軍可以攻陷溪生基地,那是
最好結果,這符合大規模攻擊派的想法。因為這次攻擊願意付出的代價是有限的,主要是讓美
軍造成人員傷亡,並將美軍隔離在偏遠的邊境地區,也可符合游擊派的想法。
註: 春節攻勢前,北越對戰爭的指導分為兩派,以長征、武元甲一派認為,基本上應採用毛澤
東的持久性游擊戰爭打擊美軍/南越軍,另一派黎筍、阮清志認為,大規模的武力攻擊,可以
刺激南越境內的支持者,一起來推翻南越政府,迅速結束戰爭。

另一個理論是,圍困溪生(以及其他邊界戰爭)的行動只是佯攻,目的在將美國的注意力(和
力量)集中在邊界上的詭計。歷史學家戴夫·帕爾默(Dave Palmer)將軍接受這種理由:“武元
甲將軍從未打算奪取溪生(Khe Sanh)... 這場戰役,是一種轉移性的努力。它已經實現了他的
目標。”

第3海軍陸戰師司令湯普金斯指出,如果北越軍真的打算攻占溪生基地,北越軍應該會切斷基地
的唯一水源,即在基地周界外500公尺的溪流。如果他們污染了溪流,那麼只靠空運將無法為海
軍陸戰隊提供足夠的水。陸戰隊中將維克多·克魯拉克(Victor Krulak)表示,北越軍沒有認真的
為佔領基地打基礎,例如供水和陸地上的固定電話線都沒有被切斷,北越軍真正想佔領基地的企
圖令人存疑。

當時,威斯特摩蘭將軍提出一個論點(也是描述這場戰役的歷史學家經常提到的),與好幾個北
越軍師的兵力相比,在溪生只有兩個海軍陸戰隊團。不過,在河內做出決定攻擊溪生基地的決定
前,溪生僅由兩個(有時甚至只有一個)美軍的營來防衛。摧毀一個營是否可能是2至4個北越軍
師的目標尚有爭議。然而,即使威斯特摩蘭相信他自己的論點,他的論點也無法合理解釋下一個
層面的邏輯問題。1968年1月底,他已將全部美軍作戰部隊的一半(將近50個機動營)部署在第
一軍戰術區。

藍山719行動的再使用
1971年1月30日,南越軍和美軍發動了杜威峽谷II號行動,該行動重新開通了9號公路,確保溪生
地區的安全,並重新佔領了溪生戰鬥基地。基地被當做藍山719行動的前進補給基地。1971年2
月8日,南越軍的先頭部隊沿著9號公路向老撾南部進發,美國地面部隊和顧問則被禁止進入老撾
。美軍主要對該行動提供後勤補給、空中和火砲支援。當老撾的南越軍失敗後,重新開放的溪生基
地遭到北越軍爆破工兵和大砲的襲擊,該基地於1971年4月6日再次被廢棄。

Pages: [1]
View full version: 越南戰爭~1968.01.21-1968.07.09 溪生戰役

Privacy Policy隐私政策
When you use our website,your information will be protected properly. 当您使用我们的网站时,您的信息将受到适当保护。
We understand this is a big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hard我们知道这是一项重大责任,因此我们会努力保护您的信息
to protect your information and put you in control.并使您的信息受到控制
This Privacy Policy is meant to help you understand本隐私政策旨在帮助您了解
what information we collect, why we collect it, 我们收集哪些信息,为什么收集这些信息,
and how you can update, manage, export, and delete your information.以及如何更新,管理,导出和删除信息。
for more information, check here.有关更多信息,请按此处